|
|
|
|
|
城市高架桥的景观优化途径初探 |
来源:《风景园林》杂志 作者:刘颂 肖宇 日期:[2012-5-14] |
-----------------------------------------------------------------
|
2 高架桥的景观优化途径
2.1 高架桥自身形体的美化
2.1.1 高架桥的景观美学设计
在满足快速便捷的交通功能和桥梁结构力学的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提高桥梁的美学特征,如桥梁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腐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的联系等。
纵观城市高架桥的建设历史,其建造技术经历了立柱加空心预制板梁,到简支现浇箱梁以及连续现浇箱梁的转变,使得高架立柱从臃肿变得较为轻盈,造型优美。城市高架桥的整体形象尽量兼顾到与周围建筑的协调统一,诸如沿线视觉景观营造、沿线建筑的设计、沿线户外的广告以及沿线其他景观的处理等。如上海市沪闵路高架二期工程,在设计中不但采用了视觉效果颇佳的主梁底面为弧形的连续箱梁结构型式,将呆板的立柱改为了树叉状,流线型的"身材"第一次出现在高架路上,还对道路沿线的环境进行了规划设计,实现了市政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联姻"。
另外,桥墩、横梁、主梁等构件尽量采用协调、柔和的形式,融入周边的大环境中。桥梁的附属物形式应简洁明快,尽量避免采用过分醒目和凹凸明显的设施,使桥墩、主梁、高架桥护板在景观上设计成线条流畅的构造,同时把栏杆、隔声屏障、照明设施、管线等进行统一的设计。这些局部细部的处理同样对桥梁整体景观美化起很大作用。
2.1.2 桥体绿化
城市高架桥自身形象突兀而影响视觉质量的方面可以通过绿化得到修正,桥体绿化可以吸附有害气体、滞尘降尘、削弱噪声,借助攀爬植物构成的绿色轮廓线,可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且能缓解视觉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经研究测定,在炎热的夏季,有爬山虎覆盖的墙面比裸露的墙面表面温度要低3℃至5℃,还有吸收大气污染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3]。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立体绿化和城市形象美化景观措施得以大量运用。
高架桥绿化主要包括高架桥面的绿化、立柱的绿化和桥荫绿化。立地条件差、土壤板结、浇水困难、汽车废气和粉尘污染、部分位置光线严重不足,这些条件制约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树种选择是高架桥绿化成功的关键。要选择合适的高架桥绿化植物品种,首先要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抗逆能力,研究植物与高架桥之间的色彩、形态、质感的协调。其次要对适生环境进行研究,对高架桥面和桥荫的光照度、温度变化等都要进行深入研究。高架桥立地条件千差万别,温度、降水量、光照量、土壤条件等各不相同,要仔细分析才能选择合适的品种。
2.1.3 桥下空间的景观构建
城市高架桥由于体型大,线路长,视觉效果突出。如果不对其桥下空间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很容易使其成为缺乏生机的、单调的巨型城市构筑物,因此必须加强高架桥下的景观构建,融合城市文化与城市特有的景观要素,从整体到局部对桥下空间进行设计,使其融入城市。
应充分利用交汇型高架桥下空间,可用作生态绿地节点;而延伸型高架桥下空间则可通过有效的绿化,形成生态廊道,为城市生物物种的生存和迁徙提供路径,同时降低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可结合桥下空间的各种利用形式(如公园广场、休闲设施、市政设施等)布置艺术性小品、景观标志等。通过城市诸多交汇型高架桥下较为宽阔的点状生态空间与延伸型高架桥下线性生态廊道空间,加之与纵横的线状城市道路、河流等绿地空间的结合,最终形成网络状城市生态空间系统。
2.2 废弃高架桥的景观利用与再生
城市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调整空间结构,势必通过城市高架桥、立交桥、轨道交通来实现城市空间上的拓展。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城市高架桥与城市的空间拓展不再契合,在空间利用上出现了矛盾;一部分城市高架桥不能满足甚至阻碍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废弃高架桥。废弃高架桥的景观利用和再生是当下和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课题。废弃高架桥的景观利用和再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功能激活,建设城市开放空间;视觉提升,打造城市形象标志。
推荐阅读:
深圳目前最缺乏规划设计类人才
福建生态建设规划突出国土资源保护
青岛绿色建筑设计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美全被指抄袭望京SOHO 是维权还是炒作
分页:[1] [2] [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