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珠海经验"以人为本 近期规划项目有亮点 |
来源:珠海特区报 日期:[2013-7-17] |
-----------------------------------------------------------------
|
■ 战略
“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要站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度进行规划,宁愿项目慢一点,也要认真论证。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珠海市委书记李嘉
借助全球智慧,谋划宜居城市
新加坡先进的规划理念、欧洲“小尺度街区”概念、卡尔索普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近一年来,珠海正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观念谋划城市规划工作,借助外脑,一个个新鲜热辣的先进的规划思想不断融入珠海宜居城市的每一张规划蓝图——
珠海要“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广珠城轨、港珠澳大桥和广珠铁路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顺利进行,横琴新区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后,珠海迎来华丽转身的重大机遇。
区域机遇让珠海加速了科学、宜居发展步伐。“环境宜居要能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的命题,需要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战略。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多次强调:“规划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规划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
他说:“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推进环境宜居、建设美丽珠海的核心价值。”
为此,从2012年开始,珠海举办了“环境宜居要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高端论证会,借力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寻找自己的世界坐标,奏响了“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时代强音。
刘太格、吴志强、张庭伟、李晓江、彼得·卡尔索普、丹尼尔·瑞金斯汀、户田芳树、欧阳志云……一个个国内外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一次次应邀来到珠海,为珠海宜居城市建设把脉问诊,“面授机宜”。
围绕“环境宜居要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的城市规划建设总目标,刘太格、吴志强、张庭伟、李晓江、彼得·卡尔索普等纷纷被聘请为珠海市城市规划战略顾问提供决策咨询,珠海还与国内外高端城市规划研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事和参与珠海市一系列重大项目以及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新的起点之上,珠海与世界一流团队、一流机构、一流大师战略合作,围绕打造美丽珠海、浪漫珠海、幸福珠海的目标,坚守城市底线,突出珠海特色,注重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吸收符合珠海实际的先进规划理念,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谋划全市城乡规划建设。
陆地海拔25米等高线以上的山体严禁兴建非公共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陆地山体海拔25米等高线以下向外延至200米以内严格控制兴建高层建筑。
珠海市规划理念
珠海规划理念三大特色
坚守城市底线,实行环境优先
特色
坚持严格保护山体、植被和海岸线,在城市规划及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全市绿地率不得低于35%,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40%;沿河纵深80米到200米、沿海纵深120米到300米范围内,除海岛及港口、码头、船坞、自然保护区之外,严禁兴建非公共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陆地海拔25米等高线以上的山体严禁兴建非公共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陆地山体海拔25米等高线以下向外延至200米以内严格控制兴建高层建筑;同时在规划中严格划定城市规划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建设地带。
特色
保护珠海特色,塑造滨海城市风貌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严格保护岸线、海岛、风景区,保护历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色彩和城市风貌,形成了一些精彩且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地带,其中迎宾路城市景观主轴、情侣路滨海风光带建设成效明显,桂山岛、东澳岛、庙湾岛、外伶仃岛等海岛特色景观初步形成。
特色
坚持组团式布局,预留足够城市拓展空间
结合珠海市山地丘陵较多、水系丰富的自然地势,珠海历版总规划都延续了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交通设施为纽带,分片发展的组团结构。各组团多依山临水,以山体水域相分隔,目前已形成“山水入城、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江环海绕”的独树一帜的空间布局模式。 珠海近期规划项目亮点
借力国际大师的智慧,近一年多来,珠海城市规划避免“千城一面”的误区,以人为本,继续保持和增强城市个性和特色,先后启动了30多个环境宜居重点规划项目。
1、《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性规划》
作为我市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由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领衔编制《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性规划》,为我市打造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的环境宜居城市及构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提供指导性意见和蓝图。
借鉴新加坡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着眼于未来50年珠海的空间布局,按照“先远到近、后大到小”以及“一次性编制规划、分期循序实施”的原则,对未来50年珠海的发展模式、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空间格局进行了科学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环境宜居、功能完善、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城市。
2、《珠海市幸福村居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总体规划》
《珠海市幸福村居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市209个村居的建设作出总体规划,力求使珠海农村的产业发展更具特色、环境更宜居、民生保障更有力、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
规划目标:统筹协调209个村居的规划建设,避免平均用力、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使村居各具特色,指引下一步各幸福村居规划与建设工作,打造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珠海特色村居。
3、《珠海市东部城区主轴(情侣路)概念性总体城市设计》
这项被称为情侣路提升规划的目标是激活腹地、面向国际的功能纽带。情侣路发展主轴在功能布局上将紧紧依托口岸和交通枢纽,形成串珠状的城市中心功能体系。
沿滨海岸线布局休闲经济带,提升滨海界面的公共属性,带动纵深腹地的更新和升级。规划提供大量滨海活动空间和多种海上活动设施,引入航海活动,营造动感海岸氛围。同时,建设石坑山、野狸岛、沙滩浴场、湾仔四个滨海特色休闲生活区,引领珠海独特生活方式。
4、《珠海市度假村-九洲港地区改造提升规划》
九洲港依山傍海,是世界通往珠海的门户,也是珠海通向世界的窗口。根据规划,珠海度假村和九洲港地区将被“串联”起来,这个承载历史的港口将被改造成一个多功能门户区,有望成为珠海市的城市新地标、新名片,并将成为世界级滨海生活中心。
5、《珠海市民文化广场规划》
圆明新园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清文化主题景区,于2012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此为契机,珠海市民广场将为市民打造一个具有“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主建筑包括600座功能排演厅、以及以电影院为主的文化相关产业。广场东侧设有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旅游文化体验中心以及“中国梦”蜡像馆。广场的中心空间可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中的大型群众室外演艺场地,采用贝壳型的舞台顶棚呼应主体建筑。
6、九洲城城市之心
“城市之心”改造项目包括:海滨路将整体下穿,景山路部分下穿,九洲城、免税广场一带将以步行广场形式直接连到海滨公园,届时将形成山、海、城相连,5万平方米独具商业旅游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这也是珠海“城市之心”改造的最大亮点。
7、《珠海北站(基于TOD)总体设计》
由美国卡尔索普事务所开展。彼得·卡尔索普是TOD(公交为导向开发)理念的创始人,美国“新城市主义”创始人之一,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提名为25名“先进技术先驱”之一。2012年7月,彼得·卡尔索普被聘请为珠海城市规划战略顾问。
该规划设计理念是:采取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并融入建设步行优先的邻里社区,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创建密集的街道网络,支持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创建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将土地开发强度和公共交通承载力相匹配,确保紧凑型发展,提倡短程通勤和建设节能建筑和社区系统降低碳排放的理念。
推荐阅读:
深圳制定国内首个地方规划标准
城市设计必须回归"人的尺度"
城市防洪 要规划更要立法
“火炉城市”新排名 拷问城市管理
分页:[1]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