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低碳:从城市到建筑的实践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周舒 日期:[2011-7-1]
-----------------------------------------------------------------

    低碳节能,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被视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很多建筑师都在设计中不断探索“低碳节能”的可行性。6月2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的“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2011”学术论坛的第二场“城市”,来自德国的汉学博士闻浩南(RolandWinkler)就带来了他的实践经验。在他看来,“中国必须加快低碳城市的步伐,否则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中国城市的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也就是以车为主。”但这事实上非常不现实,他认为“中国应该走欧洲城市的模式”。 

    人口密度高并非坏事 

    以“超有机”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一共有四场,主题分别为“生命政治”、“城市”、“身体”和“机器”,从5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10月。第一场“生命政治”对于听众来说,可能有些学术,而第二场讨论的却是人们身处其中、息息相关的“城市”。闻浩南一直关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建设事业,他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已接近10年,从2003年起担任德中建筑节能技术合作协会主席,也是“慕尼黑城市设计国际公司”(MUDI)的创始人,讲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 

    “中国现在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全世界从来没见过的。城市的能耗本来就比较高,而中国的资源并没有那么多。中国的石油可能只够用11年,燃气只够用32年,按照现在的使用增长速度来看,煤炭只够用45年。这是中国一个研究所算出来的数字。”闻浩南认为,高度城市化的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因此会有健康的损失,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损失,能源的价格也会继续上涨,而且福岛事件以后,核能也备受质疑,因此,“低碳节能的城市发展方向最有前途”。 

    被一般人视作弊端的高密度城市,在他看来,对低碳节能却是好事。“密度不是一个借口,其实密度是很好的事。”他以自己的家乡慕尼黑为例,“慕尼黑当然跟北京或者上海其他中国的城市差别是蛮大的,但它也是一个城市,而且是密度比较高的城市,有135万人口。慕尼黑的中心区和上海其实差不多大,虽然没什么高楼大厦,但它的密度其实是很高的,有些区域的密度远远超过每平方公里10000人。上海其实外环以内的平均人口密度是15000人,并不比慕尼黑高很多。” 

    与上海人口密度不相上下的慕尼黑,不鼓励私家车开到中心区,因此中心区很少有汽车,那里的自行车道十分发达,且自行车道很少有红绿灯,并且都修在绿化带周围,“沿着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条河,有一条15公里左右的自行车道,一个红绿灯都没有。”他从慕尼黑的家去办公室,虽然距离也并不近,却可以很方便地骑自行车前往,“但是在上海就很难骑自行车,整个中国的自行车道都在减少。相反,在欧洲的很多地方,自行车道是越来越发达。”在他看来,这种重视自行车道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方式,更值得中国借鉴。他还很看重“可步行性”,一个城市最好是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互相交织,很多地方都可以步行,这样才不会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而中国的情况经常让他很震撼,比如北京的各种高架桥,就是“美国式的方法,在城市里建高速公路,有四五条车道,但还是堵车。”他认为汽车其实是20世纪工业技术的代表,“这不是21世纪的技术,中国肯定不能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说这个可能也没用,大家都要买车,因为车是人的社会地位与自由的象征。”提及此,他颇感无奈。 

    和自行车道与步行城市一样重要的,是公交系统。“35年前德国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条马路上,每辆小轿车都只有一个人,所需的轿车能把这条路塞满。但是同样的人数坐公共汽车,一辆公共汽车就够,就算是骑自行车,占的路也非常少。”因为这个实验,德国很多城市开始不让汽车进到市中心,“不鼓励人们开车进城”。他认为完善的公交体系非常重要,“尤其是捷运系统,地铁覆盖率还得大大提高。” 

    规划与建筑的低碳化 

    要摆脱对汽车的依赖,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2003、2004年,我们公司与同济大学的老师合作过一个项目,离上海大概200多公里,这是一块围填土,300多平方公里。”委托方要求他们把这块地方全部用来做工业,“我们跟他们讨论,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大概一年的过程中,我们跟地方政府摸索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设计成必须有一个城区,工业园区在旁边,有很多绿化带。”他们连洪灾的情况都预估到了,请德国的水利研究专家做了规划。遗憾的是,这个项目最终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实现。 

    这个规划并没有完全浪费,“后来德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软件,他们用了我们做的总体城市规划,花了一百多万欧元,做了大概半年的模拟预算,通过很复杂的计算方法模拟出来最有效的能源节约模式,包括基础设施方面、城市建筑的模式方面,过程非常复杂。”通过这些模拟运算,他们得出了最合理的结果,“每年可以减少几百万吨二氧化碳”。 

    闻浩南认为,只要运用恰当的技术和精确的计算,每一幢建筑都有低碳节能的可能。“我们最早在上海做的一个节能办公楼已经运行四年,叫浦江智谷。我们使用了地热源、楼板埋管的技术、智能采暖技术,还有非常好的门窗。建成的时候,德国建设部长给了这个楼颁发了德国能源证书,节能率达到80%。”虽然楼的造价比普通的要高,但闻浩南相信,增加的10%的成本,在7~10年里,仅依靠节约的电能的费用,就可以回收,“如果再算上租金、节约的工作效率等因素,3年就可以回收成本了。” 

    从材料上看,闻浩南特别推荐竹子作为建材,“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我们做的‘德中同行之家’用的就是全竹子的结构”。他感到遗憾的是,“虽然竹子在中国特别值得推广,但是还没有建立相应的使用标准。”

推荐阅读:

暴雨过后看城市规划与管理思考

首创城市风道 武汉城市建设规划媲美伦敦

三亚干部民生体验关注城市规划

正视广州地质灾害隐患,重新检讨城市发展规划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朱腾飞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斤拷营锟斤拷锟斤拷证锟斤拷牛锟斤拷锟紹2-20100396
锟斤拷婢拷锟斤拷锟街わ拷锟脚o拷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