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

第七篇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第十九章建立完善城乡互动的体制机制

  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推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

  第一节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牢固树立全域规划理念,打破城乡分割的规划体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和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提高村庄整治规划水平。建立完善统一规范、法制化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二节建设城乡统一要素市场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探索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支持股份制银行在市、县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

  第二十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推动城乡产业互动发展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和对接,鼓励城市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城市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城市商贸、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按照“龙头化带动、工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强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

  第二节提高农业产业支撑能力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集中力量建设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水稻生产基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种养业,不断提高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和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优势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集中连片的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每个县(市)建立1个以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组建合作社联社。

  第三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全国性、区域性骨干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仓储物流、邮政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以城市便民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体系。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到农村设立网点,完善万村千乡农家店网点布局和商品配送体系,全面推进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存储、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

第二十一章着力构建新型村镇体系

  坚持镇村联动,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新型村镇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

  第一节扎实推进镇村联动

  统筹推进城镇化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实现从注重村庄建设向推进镇村联动转变。高标准编制中心镇和村庄规划,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中心镇集中,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农业人口就近就业、就近转移,推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联动。全面提升中心镇管理水平,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打通基本公共服务到镇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推进镇容镇貌综合治理,加强和创新镇村社会管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规模较大的中心村,逐步实现社区化改造。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规范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加强文物古迹和传承历史文脉的传统建筑保护,强化乡村建设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完成农村重点污染区饮水安全专项治理,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逐步实现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强以沼气、秸秆气化等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网络、农村邮政设施和宽带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增加农村商品零售、餐饮及其他生活服务网点。继续实施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的村庄环境整治,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土壤环境、农村河道、水环境等综合整治,严禁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抓好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加快实施扶贫攻坚“六大工程”。

  第三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等服务体系。

  第八篇 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加强顶层设计,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创新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二十二章 改革人口管理制度

  创新人口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乡间户籍壁垒,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相关政策,实现户籍制度与公共权益、社会分配相脱钩,还原户籍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

  ——建立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建设和完善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以户口登记为基础的省级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学籍、职业、收入、健康、保险、房产、婚姻、信用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发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