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注重“反规划” 让城市“自然生长”
来源:环球网校 日期:[2013-10-31]
-----------------------------------------------------------------

    事实上,规划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反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把一些需要生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区域先控制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对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城市规划,使两者有机共存。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

  齐白石曾对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城市建设也是如此。一味简单模仿,只能导致城市面貌的雷同、刻板与僵化。“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当城市的面貌被格式化,千城一面,不只是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更说明了城市文化个性的贫乏。

  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看来,没有个性的城市,只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在新型城镇化的下一个关键节点小城镇的建设上,如何避免“被千城一面”的命运,魏春雨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方向——让城市“自由生长”,并享受这种漫长而温馨的自然过程。

  “千城一面”至少有三方面原因

  潇湘晨报:截至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有专家测算,如果中国的城镇化率以当前每年1%的速度上升,那么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城市的脸孔却越来越相似,大广场、宽马路、高楼房……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魏春雨:据说中国现在每年消耗的水泥,几乎是世界消耗量的一半。这应该是人类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象。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城市建设问题不是它的速度和规模,而是它潜在的美学不符合中国的状态,是虚假的美学。

  中国眼下已经进入超速城市化的阶段,“千城一面”似乎是难以跨越的迷局,最大问题是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潇湘晨报:您认为导致“千城一面”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魏春雨:原因是多方面的,你可以说它是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审美问题,还可以说是体制问题。在我看来,目前的机制形式下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难以避免。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传统的聚落关系中的宗法体系和规则都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城市的人文肌理很难维持下去。而另一方面,工业化后技术应用雷同,造成了这种现象。我们过去建房屋主要用木材、石头、砖瓦,现在都很少用了。现在都变成了钢筋、水泥、玻璃等材料,传统的木质建筑少了。现代化的技术有快速装配、模块化的特点,可以简单拼装,大量重复制造,甚至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式建造。

  第二个原因是,人们缺乏对城市文化肌理的保护和研究,或者说人们并不清楚对于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推荐阅读:

石家庄:启动环城水系西线渣土山绿化工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潜在危机

吴良镛与"中国近代第一城"

商丘:开发重特色 让古城一步一景

分页:[1] [2] [3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