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作品名称: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
   作品地点:上海


 

    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的规划范围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此方案的设计特色为“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第一大问题,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第三大问题,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且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第四大问题,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第五大问题,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

    第六大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

    (本文由中国园林网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如您不想让我们转载图片,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分页:[1] [2] [3] [4] [5] [6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于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