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李迪华:回归常识的城市设计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陈伟斌 日期:[2018-6-22]
-----------------------------------------------------------------

钱报:此前您说每一次出行就像修行,这个心态是否过于紧张了?

李:有个网友在微博给我留言说,他觉得他的每一次出行都是“渡过一劫”。

我见过一个孕妇差点被停在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勾倒,但幸运的是她当时条件反射般有了解决方案,有心理准备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她说她习惯了,那就说明这种现象对她来说太习以为常。这其实非常糟糕,我们为什么生活得那么累?

有人可能说我过于紧张,但难道我们的生活就应该这样吗?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即便遇到因为城市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自己受伤,都觉得这是自己不小心,这就是“习以为常”。

钱报:那我们在谈城市管理细节时,更需要关注哪些?

李:关注常识和感知。我们谈常识,谈个人的生活体验,谈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过去我们的城市建设为什么会在常识这个问题上失守?是因为过去我们的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并不在意这个角度,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而规划有时也有问题,常常写着“以人为本”,但什么是以人为本,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做规划的人理解有偏差。

此外,据我观察,有时候,一些部门都只管关注自身的利益,不从城市的整体角度去考虑,缺乏统一协调,所以总体来看,我们的城市设计在细节上,往往是割裂的,老百姓前些年反应强烈的城市道路老是挖了填,填了挖,有时就是这个原因。此外,类似有些书报亭就建在人行道路口上,这种不合理就是人为的,而且是我们可以去改变的。

太容易满足的低标准规范

由于对城市设计的常识和感知的失守,让人们甚至都麻木到不知晓可以因此维权,然而如果长期下去,我们的城市就很难有改进。

钱报:您曾提到过一句话,说现在城市建设中,设计的这个环节被简单粗暴地跨过去了。

李:简单理解的城市,都是经过设计、有规范标准的,所以你看到几乎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符合现有规范的。

但为什么符合规范的城市,它仍然是危险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在建设这些工程时,我们把规范当成了一个最高的标准,只要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反正你没有办法批评我,我就够了。但很显然,一个健康安全、对人友好的城市,规范和标准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低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些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它本身就太低了。

而且我们很多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经过严格设计,所以设计背了黑锅。

老百姓对设计是有期待的,城市要变得更好,它必须要有好的专业设计。

钱报:那一个好的城市设计,最高目标是什么?

李:首先一定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需求,确保人身安全;第二个层次是便捷;第三个层次是这个设计是让人轻松的;第四个层次还要体现地方精神。只有满足了这些层次,那么它对任何一个外来人都是友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期待杭州这个城市,因为杭州本身起点很高,是最有可能为中国建设出一个典范性的城市。

不过我到杭州好几次,有时也遇到问题,比如当时的莫干山路上,原本是可以修得很平整的,但很多地方还是有些小坎儿。这完全可以通过施工避免,但是施工设计单位都没有去追求做得更好。

我想这些细节,是杭州的城市建设应该去改善的。

钱报:难道我们现在的设计师们,都没能达到这些要求?

李:我只能说我们今天的很多设计师,他们都具备基本职业技能。但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什么?就是和很多百姓一样缺乏常识,他们的常识失守,因为他们长期也是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我的那次演讲出来后,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对我的质疑和批评中,最普遍的就是说我的演讲学术含金量不高。其实我是刻意不深谈学术,我不希望分散人的注意力,真有价值的是什么?是我们回归常识、回归人的感知、回归我们最朴素的对人的关怀,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比专业素养、学术水平更加重要,谈得故作高深很容易,但是要让人人都懂,就难了。

分页:[1] [2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