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目前北京的乡村规划的现状?
来源:千龙网 日期:[2018-6-19]
-----------------------------------------------------------------

目前,征集工作暂告一段落,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将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建乡村设计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北京设计资源优势,让设计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解答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

·目前北京的乡村规划的现状?

经过多年变化,北京地区保留下来、具有历史价值的乡村比较少,多数在山区。大部分平原地区的乡村实际上历史的痕迹不是很多,大部分格局比较一般,主要是单一的联排式院落,更有的经过以往数次改造,变得有点像乡村的社区,比较模式化。在城市边缘,有一些小工厂作坊或者废品收集在村子里,环境更差,许多村子感觉比较破败,亟待治理,这些跟首都的城市定位很不相符。而且很多地方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的小洋房,比较千篇一律。

我前两年在江苏参加过一些乡村建设,那里有一些经验值得咱们学习。江苏乡村原来的条件就很好,水乡环境和历史的文脉都比较丰富,有一些有旅游价值的乡村运作得也很好。他们在乡村建设中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途径,不是大拆大改,而更多让设计师下乡做微介入式的改造,也比较注意乡村文化的复兴。

·建立乡村规划师专家团队,鼓励设计师下乡,有什么意义?

设计师下乡可以为提升乡村的空间环境品质,改善乡村风貌做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使当地农民更自主地在设计师的引导和管控下改善和更新自己的农宅,适合新生活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大凡美丽的乡村之前都有乡绅和当地的能人,这些人是有能力、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他们精心打造自己的房子使之代代相传,成为今天有历史价值的乡村遗产。

如今很多乡村的衰落是因为缺乏人才和经济条件,年轻人都出门了,村子里面留守的老的老、小的小,很难有能力改变现状,乡村很难复兴。政府多年来在乡村建设和发展方面也总是很急,希望两三年内就能扭转这种局面。但我认为其实这个急不得,应该更有序的用机制创新和设计下乡使所有的乡村而不只是样板村、试点村得到真正的改善。

规划师团队可以由多专业构成,下乡的可能是规划师、也可以是建筑师,或者根据需要,也有风景园林专家、环保专家、农艺专家亦或艺术家。关键我觉得这是个长久工作,不是某一种运动式的、短期内的、一挥而就的项目,需要热爱乡村的有相当专业能力的设计师长久的稳定的对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做陪伴式的设计。

·规划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参与编制?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乡村建设确实有很多问题。以往政府投入也很大,有的是移村并镇,有的就地大规模改造,结果都不太好。

其实乡村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乡村中的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特色。乡村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机的乡村格局和社会关系,如果简单地进行规划,实际上不仅会失去这种有机性,也会破坏那种熟人社会依存关系,特色和丰富性无法保证,这方面有很多教训。所以我不赞成一蹴而就的大改造,应该根据农民的真实需要来进行陪伴式规划。比如村里老人多,就会需要有个养老院;有的村子大家都各忙各的,还有外来人员,关系疏离了,就需要建个社区活动站来促进交流;有的村可能有一些老建筑,老树,我们把这些老物件留下来,老百姓的乡愁就有所寄托。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乡村的文化如果能回归,农民对自己的家园有长久的信心了,就会主动改善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村子。这就是我们说的所谓“针灸疗法”。只要抓住一个点,深入挖掘,可以激活经络,进而使机体自身转变。所以,乡村设计规划需要慢慢陪伴,而不是一蹴而就,这样不会出大问题。要保证设计下乡,首先需要机制和政策的支持,时间从哪里来?收入如何保证?说话算不算数?如何保证设计和建造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有机制保障。

其次从规划管理来说,应该强调乡村规划全覆盖。以前是到镇一级,到村一级的规划管理比较薄弱。应该建立乡村规划管理机制,让整个建设有序推进,有审查,才能支持专业的设计工作开展。

第三,要培养村里的规划人才,建立规则管理小组,能够更主动和有效地配合设计下乡工作。这样才能可持续的长久下去,乡村才能越来越美好,乡村生活才能越来越幸福。当然设计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参与和陪伴。

分页:[1] [2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