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城市建设向城中村取智慧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余胜良 日期:[2013-7-17]
-----------------------------------------------------------------

    就像建筑师学习的蜂巢一样,城中村作为城市野蛮发展的自然现象,也蕴含许多智慧。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城中村,城市就像一桶泼下的水一样四周蔓延,那些乡村还做着乡下的梦,猝不及防就被城市包围了,村周围修起了花园、学校、厂房、小区,所以从整个城市看横竖不入眼。

    要是哪个城市正在进行国际性的大型活动,就恨不得让城中村凭空消失。前些年深圳搞大运会,深圳靠近主要道路的高龄房屋皆被改头换面,挨着深圳北站那些城中村楼房,就被粉刷一新,遮掩着后面那些灰头土脸的握手楼。

    城中村是城市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土地归村集体所有,楼房可以建得像竹林一样又细又高又密集,就在这样的握手楼内,容纳了大部分低收入者,为城市提供着廉价劳动力,也是毕业大学生、创业者的栖身之所。一个城中村可容纳数万人,大一点的数十万人。

    城中村可以吸引并容纳这么多的租客,靠的就是政府难以管控的容积率。房东们扒了老房建新房,新房越高,入住的人数越多,房东的收入自然就越高。

    可是,你要是以为住在城中村真的很实惠,那你就错了。房东们也不是活雷锋,城中村房租便宜只是个假象。花园小区对容积率有要求,一般在3以下;城中村的容积率却可以轻松做到6-8,按道理讲城中村房租应该是花园小区的二分之一以下,但是往往难以达到。

    即便如此,蜂拥到城市的大量求职、务工者,也让城中村越来越吃香,他们要求不高,只是希望住下来。即便如此也越来越难,靠近核心地区、交通便利的城中村也开始挑拣租客,深圳市梅林关外的澳门新村以前居住的多是工人和体力劳动者,现在吸纳的更多的是关内打工的小白领,最近一年,也有白人开始居住在澳门新村。

    地铁修通之后,在地铁沿线居住的众多低收入者又要搬家,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承担上涨的房租。北京地铁修得四通八达,交通越来越方便,但是已无低收入者容身之所,低收入者被租金赶到郊外,上班往往要乘坐2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工具。

    有学者说,高房价将拒绝低收入者,可是低收入者从没消逝,只是住得更远。他们像候鸟一样居住在郊外,不过是每天迁徙一次。

    居住越偏远,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假设低收入住在劳动力需求地附近,那么他们将可以不用劳烦公用交通工具,城市堵车压力将降低。拆除城中村的确可以让城市显得更漂亮,但是让城市运行更顺畅,却远非一拆了之。

    笔者曾采访过城市规划部门,该部门对于学校、加油站、商场、菜市场等都有严密规划。现在大城市规划中也应该考虑一下低收入者的容身之所。城中村容纳低收入者的奥秘是高容积率,政府不妨适当多批准修建高容积率小区。高容积率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还舒缓了城市低收入者的居住难题,何乐而不为?

推荐阅读:

景观设计师可优先落户上海

西安:建设生态城市追求可持续发展

武汉:城市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专家论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