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3米画卷 还原开封古建筑记忆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王兰兰 日期:[2013-7-11]
-----------------------------------------------------------------

    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

    近日,记者见到了付保军创作的这幅《晚清开封图》系列长卷二,上画北门、铁塔、北道门、东司门、河道街、书店街、徐府街、商业大院等开封老街道、老建筑以及晚清人物,长3米、宽约27厘米,将开封北城到南城的老城景象纳入画中。

    付保军从小就对开封的传统文化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浓厚的兴趣。“2009年之前,我在北京四合院里面租住了5年,逐渐对老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付保军说。2009年回到开封后,他便骑车到开封的胡同里转悠,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回想自己小时候的开封。“在我童年的记忆中,1976年的开封最热闹的地方应该是大相国寺旁边,那里说书、玩把式的不亚于北京的天桥。记得当年去同学家中玩,印象中要穿三道门,当时我们在那个深宅大院老木楼上一起玩同学爷爷留下的大刀。”付保军回忆道。从北京回来之后,他对开封老建筑、老街道以及开封历史文化十分着迷,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传承开封传统文化,保护开封的胡同、古建筑,工作之余,付保军带妻携子徜徉于开封城中,走街串巷,跑遍了开封100多条胡同,走访了众多名人故居和老宅子,拍摄了近百处老建筑门头、大量的老宅以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等艺术品的照片,收集老照片、拍摄老建筑照片2000多张,并且发现了近50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

    用画卷还原开封古建筑记忆

    “从开始关注开封老建筑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付保军告诉记者,他开始四处搜集、拍摄开封的老建筑、老胡同,然后把这些照片展览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也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将晚清时开封古城的原貌通过画卷展现出来。他经过5年的构思,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晚清时期拍摄的老照片的基础上,历时两个多月创作出了《晚清开封图》,不仅艺术地再现了晚清时期开封的风土人情,也表达了他对古城开封厚重文化的一片痴情与厚爱。

    “我的第一幅画卷长6米、高0.4米,生动记录了晚清时期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幅是《晚清开封图》系列二,两幅画卷呈现出的都是老开封的市井景象。”付保军说。通过画卷忆古思今,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开封。记者看到,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付保军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对老城内的每条街道、每幢房子都非常熟悉。他以老照片和资料作为绘画原型,所有的建筑、构图都在自己的脑海里。付保军说,他不仅翻阅大量资料,更拜访了多位专家和老人,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了更多有关开封的记忆。

    旨在宣传与保护开封历史文化

    在付保军创作的这两幅画卷中,有上千座房子、上千个人物,呈现了很多习俗风貌,如修洋伞的、锔锅锔盆的、耍猴的,此外,还有热闹的鸟市、推着小车卖糖画的小贩等。付保军说,“看过的市民都表示非常喜欢这两幅画。”画里面的一些古街、古建筑如今已经消失,让他非常心疼,“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晚清开封图》赢得了朋友们的一片赞誉,然而,付保军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痴情于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画卷,更好地向市民和外地游客展示开封的老建筑、老宅院,让大家都了解这些代表着开封历史符号的老建筑,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一同来保护这些老建筑。”付保军说。

    说起这个问题,付保军略显沉重地说:“与过去开封满城都是四合院相比,如今开封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也只有两三处了,很多四合院都因房屋翻修而失去了先前四合院的模样。我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会继续坚持做下去,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这些老建筑。”

推荐阅读:

长春:朝阳公园打造高质量绿化环境

济南:从温差看城市绿化建设得失

大同城市建设正放慢脚步

武汉暴雨内涝严重 凸显填湖之忧

分页:[1] [2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