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拆旧建新"莫丢失城市文化底蕴 |
来源:光明网 作者:凌国华 日期:[2013-11-18] |
-----------------------------------------------------------------
|
最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全国有12个省会城市提出要建新城区,目前已经规划了55个。与此同时,城市改造过程中对旧城的大肆拆平让住建部建设司司长赵辉明确表态,城市开发要避开有传统村落的地方,不能直接拆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院副院长周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市想要发展得更好,就应该逐渐把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指标都规划进来。(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不仅一些省会城市提出建新城区。应该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包括小县城在内的城市也应有一个逐步扩容的过程,这似乎无可厚非。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城市在建新城的过程中,偏重关注那些能够明显拉动政绩的内容,比如经济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对于城市发展社会性和艺术性内涵,则疏于关注。
新城区的建设,往往跟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密切联系。“拆旧”与“建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拆旧”不能只是对旧城旧村的简单推倒,“建新”也不能只包括建高楼大厦、大广场、宽马路以及所谓的“城市综合体”。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大拆大建,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或许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对于城市来讲,不仅要大建筑大广场,更需要小巷道小村落。只有大建筑的城市是空虚的,而那些小的因素更能使城市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当前一些城市“拆旧建新”、“挖山造城”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质量不一的城市建设大潮,如专家所言,某种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和城市地区间竞争的诉求”,与当前公共部门绩效考核中GDP所占地位密切相关。虽然GDP不能代表一切,但GDP或许是最能直观反映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指标。营造光鲜靓丽的城市外表,当然比发展那些深埋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更能体现“政绩”,遑论那些潜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了。
当前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偏重形式而忽略功能,而城市建设并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发展。健康的城市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仅要注重形式美观,更要注重功能的多元化;不仅要注重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更要注重社会指标和艺术指标。城市的根本功能,说到底还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城市发展也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主题。传统村落的氤氲气息,邻里相熟的社会关系,都是温润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文要素。
为了“诗意的栖居”,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生态平衡,更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多元化平衡,才能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城市发展就要做好“大”与“小”统一的文章。“大”固然可以支撑起城市的磅礴气势,“小”却也散发着城市温润的人文情怀。“大”体现城市的宏阔气度,“小”则涵养城市的清新活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涵养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保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让人在“诗意的栖居”中与城市达成心的交融。
推荐阅读:
建筑并非权力和资本的纪念碑
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将布局城市发展规划
蓬莱获首批山东省森林城市称号 森林覆盖率达47%
首座景观桥元通大桥第一阶段亮化完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