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央视大楼获奖给中国城市建筑的启示 |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卫斌 日期:[2013-11-13] |
-----------------------------------------------------------------
|
日前,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在美国芝加哥揭晓。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获得最高奖—2013年度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评委指出,央视大楼是一个不寻常的摩天楼类型。评委会进一步指出,如今大家都在追问“摩天楼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而央视大楼集中回答了此类期待,已经成为高层建筑设计思考过程的一部分。(11月12日新京报)
曾几何时,央视新大楼遭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大裤裤”就是对央视新大楼的讥讽,几乎受到了舆论一面倒的批评。
然而,讥讽归讥讽。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不是所有的设计一开始都能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的。即便是贝聿铭这样的建筑大师设计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主入口,也曾遭到批评乃至愤怒的抵制,若干年之后又被无节制地赞美。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央视大楼以其另类的造型和风格,赢得了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专家的高度赞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大体量、超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许多城市都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在此过程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现出来,成为受人推崇的“地标”,“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有人甚至形容,中国200个城市如同“一母同胞”。
200座城市如同“一母所生”,人们马上就想到了中国的建筑师们。的确,作为城市形象与城市名片的塑造者,中国建筑师该有自己的担当。但是,将“千城一面”的罪过完全归咎于建筑师,显然是有失公允。
中国从来就不缺有眼界的建筑大师。从贝聿铭到2012年获得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里兹克建筑奖的王澍都是优秀的中国建筑师。要改变城市如“一母所生”的窘境,不仅需要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和艰苦努力,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城市市民参与并尊重建筑设计师的劳动。有时候,高大、现代的城市迎合了某些领导的政绩观,但并非城市市民想要的,也不是建筑设计师的真实构想。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传统的就是中国的。2012年,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给王澍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世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评委对中国建筑师王澍的褒奖,何尝不是对国人的一种提醒?
行文至此,我们不妨来听听来自评委的声音:央视大楼从痴迷于高度竞赛、自成一统的过往的摩天大楼模式中杀将出来,形成现代的追求雕塑感和空间感、成为城市天际线一部分的高层建筑。其令人惊叹的形式强大而又充满张力,仿佛几股力量朝各方拉伸,预示着大楼所容纳的多元功能,以及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独特的建筑设计与北京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绝对不会被同质化以及归类。
推荐阅读:
西班牙惊人设想:坦克移动城市
建言:城市规划给"广场舞"留些空间
上海"四个中心"描绘新蓝图
天德湖公园立体绿化试点种植成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