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哈尔滨:多元文化集结地
来源:国家电网报 日期:[2013-10-18]
-----------------------------------------------------------------

    北纬45°,东经126°,坐落在东北亚中心区域的哈尔滨市,可谓是中国最早具有开放意识并充满外域色彩的国际城市,这里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更是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这里不但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还融合了中西经典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异国建筑文化艺术,常被人们冠以“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称。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清王权统治摇摇欲坠,一条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大动脉—中东铁路正式动工修建,以沙皇俄国为首,日、法、意、美、英等30多个国家近20万侨民聚居在这里,种族形形色色,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源源不断流入,与本埠佛教、道教等融会贯通,哈尔滨成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心。 

    圣·尼古拉大教堂旧照

     1899年,哈尔滨出现了第一座教堂。沙皇俄国建筑师仿照古都莫斯科面貌,用法国最新流行的艺术形式设计建筑,建造了驰名中外古典哥特式的圣·尼古拉东正大教堂。随后,一场与法国同步的新艺术运动风潮席卷哈尔滨,沙俄殖民主义者对哈尔滨采用了和巴黎、莫斯科一样的城市规划思路,街道以圣·尼古拉大教堂为中心,蜘蛛网般向四面八方辐射。东正教堂每年以1或2座的建筑速度崛起,到1931年已达60余座,都分布在城市传统空间的主轴线上,至今仍是哈尔滨的重要标志建筑与景观节点。由于数量和风格的优势,哈尔滨被称为“教堂之城”,圣·尼古拉大教堂则是那个时期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推荐阅读:

园林景观中消失的文化灵魂

武汉园博会总体规划敲定

杭州下沙:邀高手设计滨水空间景观

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不是太多是太少

分页:[1] [2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