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中国城市化迷局:规划在左 执行向右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日期:[2012-7-5]
-----------------------------------------------------------------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

    --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

    身处异乡望故乡,不觉故乡变他乡。

    这是生于80后的北上广深漂流一族最深刻的感受。奋斗打拼的城市还未被认作故乡,而远方的故乡却早已不是童年嬉戏的那个所在。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脚步迅疾的城市化。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7%,预计到2020年将达55%,联合国人居署和亚太经社理事会《亚洲城市状况2010/2011》调查报告称,还将有1.5亿中国人在未来10年间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转换、身份转换,这提示我们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引领经济增长的门槛节点,未来10年是中国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

    何为城市化?

    想要讨论城市化必须先要定义它。那么城市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看来,这种现象实际上并无科学的定论。科学上统计"城市化率"是根据城市人口占全体国民的比例来统计的。在中国如果按照城市户籍人口来统计,显然将大大低估城市化率,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按照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来估算。那么,按中国各城市常住人口来合并计算得出的城市化率就能够准确代表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吗?答案仍是模棱两可的。形象的讲法是:农民上楼了,并不代表着转身就成为市民。

    屠启宇认为,城市化除了人口含义、空间含义,还有经济含义、社会含义和文化含义。从后几层含义看中国的城市化,当前47%的城市化率中还大有水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2012年是中国城市化新的"元年"。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将主要在于解决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转换、身份转换之后的工作转换、行为转换和心理转换等问题。

    城市鸿沟

    社科院整理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提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分异、极化、二元城市、不均、破碎化等现象。市区老化、社会排斥、包容性缺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为避免"城市鸿沟"的继续扩大,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解决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不公正等问题。

    而我国的城市发展经历着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历史路径,但在市场转型、住房商品化、城市改造、郊区化等动力的驱动下,也呈现社区内部同质化与社区间异质性加强的明显特征。特别是在大都市地区,城中村、城市贫民区、城市二元结构等"城市鸿沟"现象同样突出。国外的实践表明,缩小"城市鸿沟"不仅要改造城市居住的空间格局,也要关注城市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促进社会融合。

    专家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鸿沟"的出现,有其不同于西方的复杂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管理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鸿沟"。因此要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借鉴西方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缩小"城市鸿沟"的政策。

    其一,加强城市规划的社会属性,制定促进社会融合的城市规划体系。深入研究居住分异问题、就业-居住的空间不匹配问题及贫困与低收入住区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缓解这些社会问题。在加快面向困难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新开发或已开发地区的居住混合,避免大规模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可能导致的社会隔离。

    其二,更加关注城市发展成果的平等共享,取消现有户籍制度等制度壁垒。强调以人为本,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加快推进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让城市中的所有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缩小"城市鸿沟"。

    难以持续性的"重地轻人"模式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尽管过去十年的城市取得极大的进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过去十年的城市化无论从自身表现还是产生的影响方面,都是不太健康的。

    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人口增长0.5倍,但是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接近1倍。与东亚地区相似,中国也是人多地少,但是日本的城市容积率为2,中国台湾为1.2,香港为1.6,中国内地平均只有0.78。同时,土地浪费严重,征用规模大,速度快,耕地锐减。这充分说明,中国土地城镇化速度太快,城镇土地边际效益大大下降,而且耕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直接威胁着中国粮食安全。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人口的不完全城市化。调查认为,由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仍然是与相应的户籍绑在一起,尽管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是完整意义上即在城市就业又在城市生活的城市人口(城市非农人口4.4亿)仅仅达到33%。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倪鹏飞认为,未来中国城市需要走新型发展道路,土地的城市化不应该是主要内容,应把以人口的城市化放在重要位置。

推荐阅读:

众议:城市化是谁的城市化

成都:锦江区将建40个城市小景

首个《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出炉

无锡太湖广场将变身城市中心公园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