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北京:“收复湿地” 成功关键在“水”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童彤 日期:[2011-8-16] |
-----------------------------------------------------------------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外透露,伴随本月首个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首都将启动湿地恢复行动,并逐步形成一套湿地保护体系;未来5年内,将竭力呈现“10大新建湿地公园环城”景象,并将对现有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升级,推进10个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建设。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首都“收复湿地”兼具生态恢复、城市景观及休闲娱乐多重功能,但确保湿地功能发挥的关键还在于维持“湿地生态用水”。
“收复湿地”凸显多重功能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历经逾半世纪‘风吹雨打’,北京市湿地萎缩面积达7万公顷,接近两个海淀区的面积”,据北京市园林局介绍,半个世纪以来,北京市湿地面积已从12万公顷锐减至当前的5万余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3.13%。
据记者了解,首都已将“湿地保护”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借助“湿地恢复行动”的启动,京城将逐步形成一套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俞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湿地在发挥湿地景观和湿地自身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可通过湿地建设进行相关经济开发。
“湿地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区域气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俞慎强调,借助湿地恢复工作推进美化城市景观以及依托湿地开发土地,进行后续地产、湿地公园等多类项目开发,价值巨大。
湿地恢复关键在水
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社会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与海洋、森林齐名的地球第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早已获得广泛共识,然而,北京市近年来水源的频繁告急,也给湿地保护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对于湿地保护,各界普遍认为,只有保证湿地用水才能确保湿地功能的发挥。
然而实际并不乐观,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近日公开表示,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85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全市每年实际所需35亿立方米的供水量与实际只能提供24亿立方米的现状造就了全市供水11亿立方米的缺口。
“北京市水资源匮乏已成湿地保护的威胁”,从事湿地保护研究的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雷霆对本报记者表示,必须通过水资源高效调配和中水利用保证维持湿地的生态用水。他认为,今年以来,北京市较大的降雨量对湿地蓄水十分有利,对于湿地保护要区分旱季雨季做好不同应对措施。
雷霆强调,为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还应同时对珍稀濒危的湿地动植物予以保护。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近年来,随着北京陆续进行湿地修复工程的实施,截至目前已经建设和修复湿地2800公顷;湿地动植物保护也已得到重视,当前全市湿地共有野生动物393种,其中鸟类276种,占鸟类种类的72%;植物1017种。湿地生态保护虽初显成效但仍需努力。
推荐阅读: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确定
城市园林应体现育人功能
设计施工大家谈强化服务功能寻求多方协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