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沈阳:迈向生态宜居之都 |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王青 张涛 日期:[2011-1-12] |
-----------------------------------------------------------------
|
倾力打造生态宜居之都
创建生态宜居之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既要高瞻远瞩,又要立足当前,持之以恒,当前应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打造生态宜居之都必须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要素的集合,主要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要打造生态宜居之都必须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生态理念、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城市,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因此,一方面各级领导和决策者要有更强的生态意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城市市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构建生态宜居之都评价标准体系,重视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建设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划与科学的管理。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有效实施。反对形式主义、拿来主义、避免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维护绿线,保护绿色,多留精品,少留遗憾。为此,一是要参照国家《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建立“生态宜居之都”评价标准,通过指标具体化和量化,反映城市的质量状态,使城市宜居性可评估。二是要认真编制城市的绿化、排水、公交、供水、燃气、环卫设施、学校、商场、游园等的专业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和管网化的配套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合理的城市开发体系。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垃圾、污水治理等问题。三是要以人为本,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以“宜人”的社会生态原则为核心,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建立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和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
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市场机制,通过进一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打造生态宜居之都。一是要按照节能减排、循环低碳的要求,推进工业生产方式转变,这主要包括:大力推行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深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环保制造业和资源再生产业。二是深化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主要包括:进一步推动农业的清洁生产,削减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量;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继续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扩大家庭生态农业模式的覆盖面,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力度,推进农业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开发和拓展农业生态旅游,做好观光游览、生活体验、农产品交易等方面的服务。三是要加强循环型服务业建设,这主要包括:加强循环型旅游业建设、加强循环型商服业建设。四是要加强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这主要包括:继续推进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深入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发挥法制保障作用。一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操作性强、责权细化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应比国家或省级的法律法规更为严格,率先在全国形成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地方法律体系。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对原有的地方法规及时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关于企业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三是要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环境决策的固定渠道和形式,建立反馈机制,调动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积极性。四是要环境执法不打折扣。环境执法中杜绝“走人情、拉关系”等现象,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认识到被惩处的成本远远大于预防的成本,促进企业形成环境建设的自觉性。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通过行政措施和市场机制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排污权市场和优先采购等手段,调整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关系,促进现有企业开发新能源、利用新材料、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和使用先进设备,同时吸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循环低碳的企业在沈阳落户,调动起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绿色产品设计等环境友好型经营和参与打造生态宜居之都的积极性。
促进全社会的全方位的参与。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载体,特别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从而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参与的良好局面: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上要强化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节能意识,认真实施“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企业应以“节能减排”为首要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社会公众要将生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参与打造生态宜居之都的局面。
推荐阅读:
江西新余:生态立市 绿色崛起 创建园林城市
唐山市千亿元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
合肥要打造两宋文化圈
西安莲湖区努力打造古城市容园林工作创新试点区 分页:[1]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