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合肥:绿色 为城市添活力 |
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程姝雯 日期:[2011-1-5] |
-----------------------------------------------------------------
|
建设“后花园”:镇容村貌长效管理
周末、假期休息的时候,合肥市郊区的农家乐就成为了合肥市民的“后花园”。
这次植树造林行动中,合肥特地将“清洁家园”纳入到统一行动中来,让合肥市周边的村镇恢复舒适宜人的田园风光,房前屋后、道路两边,林木成行,干净整洁,成为真正让城里人羡慕不已的休闲度假之所。
除了在村镇周边种植树木、让合肥的“后花园”环翠绕绿之外,记者了解到,合肥还启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达到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2011年4月1日起,全市各县、区全面建立、落实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绿为经济助跑
去冬今春的植树造林任务为12.18万亩,“十二五”期间合肥新增植树造林60万亩,2015年,合肥的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将给咱合肥老百姓、合肥这座城市,带来哪些变化?
吸碳消尘增添氧气
随着合肥大建设的推进,道路修建、工地施工给合肥市区也增添了不少扬尘。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我们身边树木和绿量的增加,合肥市城区和周边森林的扩大,扬尘将被吸收、空气中富氧会逐渐增加、合肥的空气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森林在调节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亩森林,平均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之用。
同时,一亩森林,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硫4千克,就相当于一台杀菌剂制造机。一亩森林,一年还可吸收灰尘22吨至60吨,它就相当于是一台天然的吸尘器。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合肥市从2010年冬至今年春季,种下12.18万亩的森林,就至少每天能吸收8000多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出5900多吨的氧气了。
苗圃行业最先受益
高速公路两侧、城乡道路旁边、董铺水库和大房郢两个大水缸之间,都将土地进行了整合,将空地分块进行公开拍卖,请苗木企业前来栽树。
记者了解到,这也就意味着,趁着这次绿化大会战和植树造林的时机,合肥市的苗木行业最先受益,原本集中在肥西发展的苗木基地,目前已经拓展到了合肥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各个区县。
“南环高速公路两侧的植树造林拍卖,吸引了肥西县当地几乎所有的苗木大户。”肥西县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同时,合肥市大举发展林业,也引来了来自江浙沪等地的苗木业、林产品加工业大户的关注。
“按照合肥市的要求,栽种10厘米以上腰粗的树苗,3年左右就能开始申请苗木上市。”在大房郢水库上游拍下地块发展苗圃的一位经营户也告诉记者,目前合肥市的苗木花卉产业在华中地区已是“小有名气”了,相信在此轮植树造林推开之后,未来5年时间中,合肥的苗木花卉产业将成为一支“劲旅”。
孙金龙表示,未来将根据木材加工等相关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林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这也将为合肥市的GDP发展,贡献更多的“绿色元素”。
合肥首推碳汇经济
今年春天就将栽种结束的12.18万亩森林,2015年还将种下的60万亩林木,它们在给合肥提供绿量、营造好环境的同时,也发挥着一个巨大“吸碳器”的作用。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安徽省林业厅副厅长齐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来可在合肥率先推行碳汇经济,为合肥持续植树造林提供经济动力。
推荐阅读:
绿色“围巾”扮靓首都
三亚湾不堪重负将被“圈养”4种方案供选择
云南:“四创两争”提升品质石林
重庆:开县滨湖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强力推进 分页:[1] [2] [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