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广州:东风路90岁再焕青春 堪称“羊城第九景”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杨进 日期:[2010-5-27] |
-----------------------------------------------------------------
|
变化三:人行道上铺“红地毯”
“人行道上好像铺了一层红地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东风路的符新,开车经过的时候,不禁揉了一下眼睛。在附近办完事后,符新特意到东风路上的人行道上走了一段,这才发现,这不是什么“红地毯”,而是全铺上了专用的红色人行道砖,远远看去,正如红色的地毯,这些砖块不仅耐用,吸水性好,表层经过特殊处理,不易滑倒。符新说,走起来真是舒服了很多。
东风路人行道的变化还不仅于此。一条整齐的黄色凹凸线条从中间穿过,一路上都没有中断,这是一条一路顺畅的盲道,即使在路口低凹处,这条盲道也是顺势而下,不会突然抬高或者中断。
变化四:路中坑洼地全铺新沥青
东风路作为广州首要的交通干线,平均每天车流量高达30万辆次。这次东风路升级改造,让很多市民直接受益的就是这路更好走了,标识更清了。
住在嘉和苑附近的史飞对此感受尤深。她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她家对面的东风路上依旧像一块“癞痢头”,不但坑坑洼洼,“我每次回家,都很心痛我的车,颠簸得不行。”
这一切在今年已经悄然改变,记者昨日再次从东风路康王路口往中山一立交方向驱车体验,看到路面上都已铺上了新沥青,而且画上了崭新的标识线,车行其上,非常舒服。据介绍,这种沥青不仅防滑降噪效果更好,而且使用寿命更长。
记者还体验发现,东风路升级改造非常注意细节,更为人性化,原来路面上有一些井盖与路面不平,开车上去,颠簸厉害,这次改造中,也将井盖重新设置,与路面齐平。
■链接
1920年称德宣路
1968年得名“东风”
东风路东起中山一路立交,西至增埗桥,全长8823米,路宽40~44米,双向8~10车道,两侧均设有公交专用道。该路始建于1920年,分东、西两段修建,1964年全路段开通。1975年开始扩宽东风路,降低部分东风东路的路面坡度。1992年起再次改造东风路,先后在农林下路、越秀北路、盘福路等路口建立交桥,绝大部分路段取消红绿灯,路中央架设护栏禁止车辆左转和掉头,以保证直行车流畅顺。
东风路名也多有变更,1920年称德宣路,东风西路1937年称德泥路,1938年前东风东路称广虎路、造币左路,1945年改称黄埔大道,1968年自西往东称东风一、二、三、四、五路,1981年才正式命名为东风东、中、西路,据称,命名缘由为“东风压倒西风”。
推荐阅读:
广东芳村建八千方秀石园 弥漫浓浓文化味(图)
山东梁山景区引水造湖再现“水泊梁山”
延续“寒地水乡” 特色新区医院注重绿色生态(图)
广州二沙岛大树公园下月迎客(图) 分页:[1]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