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柳州确立民生环保新坐标 实现工业与山水齐美 |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新雄 日期:[2010-10-18] |
-----------------------------------------------------------------
|
10月4日,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共同主办的“2010年世界人居日”庆典活动上传来喜讯:柳州市荣获“2009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柳州市继今年5月摘取“国家园林城市”金匾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奖项。
近年来,柳州市立足发展实际,提出了“三个同步”的发展理念,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一系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让这座工业重镇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酸雨之都”立志找回绿水青山
柳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但半个世纪的工业发展,也让柳州饱受苦楚。最让柳州“声名在外”的,是一直戴着“酸雨之都”的帽子。从1985年到1995年,柳州市酸雨频率最高时曾达98.5%,被列为全国四大酸雨城市之一。
“过去,柳州的天空经常灰蒙蒙的,因为经常下酸雨,自行车很快就会生锈。”家住柳州市鹅山路的张文兴,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说,以前柳州从工业生产到居民生活,都在烧煤。整个城市到处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统计显示,1999年柳州市区二氧化硫的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0.21至0.34毫克,是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5到4.7倍。柳州市酸雨最厉害时,柳州的山峰大部分变成“白头山”,市民的呼吸道疾病逐年上升。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达几十亿元。
面对严峻的局面,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经济要发展,环境更要保护。
“碧水蓝天”工程见成效
为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清新空气,柳州大刀阔斧实施环保政策。
2005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柳州市政府和企业先后投入80多亿元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重点建设沿江截污和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治理柳化等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问题,并在主要能耗和排放企业进行循环生产改造。
首先要做的就是截污治污。单这一项,柳州市就投入19.6亿元,实施河北环岛截污工程、龙泉山污水收集系统、河东沿江截污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作为主要的污染源,各工业企业积极响应市里号召,纷纷投入巨资治污。广西最大的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梁景理说:“如果不抓节能减排,我们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近年来,柳钢在投入100多亿元抓工业发展的同时,又投入30多亿元抓环境治理。2009年,柳钢集团钢和铁的产量均达800万吨,而污染排放量不增反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从2008年的96%上升到97.5%;除尘回收的粉尘90.8万吨,仅这部分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益就达5.45亿元。柳州电厂曾是柳州最大的污染户,他们为进行二氧化硫的脱硫治理投入了近2亿元。项目完成后,柳州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从每年5万吨下降至不到8000吨。到2009年,全市已关闭5条水泥生产线,淘汰20吨以下钢铁生产电炉2台、炼铁高炉2座。
与此同时,柳州的城市生活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十五”期间,柳州投资近2亿元,完成了生活垃圾、特种垃圾填埋场等项目的建设。从2004年至今,仅财政投入的园林绿地建设资金就有40亿多元。
2009年,柳江的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以上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高达98.4%。
如今,柳州早已甩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已在柳州市绝迹多年的白鹭等候鸟,又飞翔在这座工业城市的上空。
推荐阅读:
榆林全力向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冲刺纪实
南昌:抚河公园将绿化改造
胡家花园将投资4亿复建 曾是南京最大私家花园
东阳:绿满家园花满城
分页:[1]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