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三北地区:让沙海变成绿洲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日期:[2010-10-11]
-----------------------------------------------------------------

让沙海变成绿洲

让沙海变成绿洲

 

    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分布着4大沙漠和8大沙地,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防治沙漠化的核心区域。防沙治沙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攻方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下达三北工程建设资金59.25亿元。5年来,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三北工程采取封护、飞播和造林相结合的办法,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目前,工程区造林保存面积达2446.9万公顷,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10.51%。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林进沙退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加大推进力度,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表明,陕、甘、宁、内蒙古、晋、冀等6省(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净减少7921平方公里。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生态状况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已进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阶段。

    陕西省榆林市建成了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在沙漠腹地建成万亩以上的片林165块,沙区林草植被达到373.78万公顷,林草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15.6%提高到现在的33.5%。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减少了2.08万公顷,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比重由29.9%下降到15.9%,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到“整体遏制”的转变。

    黄土高原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坚持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建成带片网相结合、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庇护农田2248.6万公顷,粮食增产明显,年总产量达1.53亿吨。

    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缘的吉林省白城市,原来生态环境恶劣,森林覆盖率仅为1.9%。

    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白城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抗风沙,治盐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白城有林地面积已达485.8万亩,营造生态草40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了11.6%。昔日沙海披上了绿装,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自然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工程建设,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7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37.9%和59.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完成造林274万公顷,并在巩固绿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绿洲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7万多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四分之三,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推荐阅读:

南昌:滕王阁景区二期改造动工

山西晋城坚持城乡并重 大力推进生态园林村建设

广州千里绿道串起217个城市公园48个森林公园

哈尔滨二环内迁走工厂空地将种树

分页:[1] [2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