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扬州:未来南门外滩初露“芳容”(组图) |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张孔生 日期:[2010-1-5] |
-----------------------------------------------------------------
|
今后的南门街啥模样?最新“出炉”的南门街规划设计方案,在充分遵循历史风貌的前提下,以水为脉,以街为轴,再现“南门八景”,打造集遗产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美食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新景观带,重塑南门街的历史商街形象,南门街将成为扬州的“南门外滩”。
记者昨天从建设部门了解到,南门街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已基本制作完毕。根据设计方案,南门街将恢复建设南门八景等景观,同时建设酱园广场等,打造一系列滨水设施。
一部古代
城门“通史”
南门街项目位于扬州古城南门南侧,紧邻老城区,东临古运河,北侧为南门遗址,西侧与荷花池公园隔路相望。地块内河流密集,不仅有古运河,还有响水河、二道沟,规划用地面积7.09公顷,总建筑面积44900平米。
扬州南门曾经是扬州的重要关隘,有前后月城三重,水陆城门并肩。嘉靖《维扬志》谓之“镇淮”。城外有子城,子城中有隍,通响水桥,上建吊桥。《维扬志》云:“南门月城三重,余皆二重。”南门历经1300余年,由唐延续至清,历史连续性长,在全国古城门中非常罕见。唐、五代、北宋、南宋、明、清等朝代均在此修筑城门、城墙,被考古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的城门通史”。
由于这一地块的特殊位置,因此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汇集了众多历史名人典故:地块是史可法殉国之处,李白、韦应物、苏舜钦、杨基等曾经在诗歌中提及,李斗《扬州画舫录》曾经记载过,是汪中的少年居住地。
10多个功能区各有定位
这一特殊的地域如何规划建设?有关人士介绍说,项目划分了四个地带和四个圈层,每一圈层有各自的不同定位。
南门遗址保护地带,也是核心圈层,这一圈层是古迹游览圈。一级建设控制地带,这也是内圈层,这一地带为南门遗址200米范围内的地带,其毗邻老城区,紧邻南门遗址,注重扬州传统风貌的延续,注重与北侧南门遗址广场建筑风格的协调,将发展成为以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旅游体验区,是集旅游服务、民居体验、主题酒店、民俗购物、传统展示、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复合片区。二级建设控制地带,为南门遗址200米外、300米内范围的地带,是过渡圈层,在建筑风貌、街区尺度、环境空间等方面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这一区域适合发展旅游和商务服务共享的旅商共生区,主要集聚酒吧、茶室、餐饮等功能,并结合古运河景观资源,形成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为旅游和商务提供场所。此外,风貌协调地带为南门遗址300米外、600米内范围的地带,其西侧为现代建筑,作为传统与现代风貌之间的过渡区域,将把现代材料与传统符号有机结合,采用围合式传统布局形式。这一区域属于老街边缘地带,游客较少,环境安静,适合发展以商务会馆和文化创智等为主题的功能,并与城市其他功能相衔接。
具体来说,将分为10多个功能板块区。即南门遗址区、入口停车区、民俗购物体验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广陵馆驿区、滨水餐饮区、广陵食斋区、茶坊酒吧区、老字号食坊区、文化社区、主题会所区、民俗商业街、商务会馆区、古运河景观区、企业家会馆区等。
南门新韵水岸再生
如何打造“南门外滩”?据有关人士介绍,本地块虽然不属于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历史街区,但位于南门广场南侧,东临古运河、毗邻老城区,基地及周边有多条反映古城轮廓的历史水系,有极具历史价值的传统路名、地名和街巷以及传统老字号。考虑到这一地块的特殊性,规划设计在充分尊重老城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将维持地块富有特色的地形特点,维持现有肌理,营造出宜人的街巷和建筑尺度,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并注入创新要素。
分页:[1]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