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李先军 日期:[2007-9-27]
-----------------------------------------------------------------

    9月22日,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7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一层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景观设计与生态安全:架起科学、实践与教育的桥梁”,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学系系主任ElizabethK.Meyer、美国《景观设计》杂志主编J.WilliamThompson、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前主席BarryW.Starke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景观设计学系系主任CatherinBull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景观专业嘉宾、师生、媒体及从业人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主旨报告部分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主持。

Elizabeth K. Meyer教授

    顺应自然的可持续设计

    首先,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学系系主任ElizabethK.Meyer教授做了一场关于《景观设计学:外观表现的恒久之美》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她警告我们人类现在面临着各种严峻的危机,如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景观设计师用更关爱的态度去做可持续的设计、顺应自然的设计,而中国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设计的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和秦皇岛汤河公园正是此类设计的典范,她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在面对自然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懂得设计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因为人造的自然只会比真正的自然更加糟糕”。

J. William Thompson教授

    反思现在借鉴传统

    J.WilliamThompson教授首先对俞孔坚博士的汤河公园的巧妙设计表示了赞赏,因为这是一个生态的可持续设计,同时,还很好的处理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关系。

    他强调现在我们已经丧失了传统对待水的方式和态度,因为我们过于相信时下先进的技术,但我们现在却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随后,Thompson教授以一些小尺度的“雨洪花园”设计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设计可持续的景观,而这些景观恰是对自然规律的反应和遵守。

    最后,他强调:“由于我们现代化的步伐太快了,因此才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水景观设计,我们应该回到传统农业灌溉的方式,去重新学习它、掌握它,有时候先进的技术是最好的,但是有时候我们祖先使用的老办法,在现代情况下可能效果会更好”。

    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通过我们对待土地的方式,表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BarryW.Starke教授以美国著名作家Mcphee先生的这句话为起点,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

    Starke教授首先回顾了地球的历史以及人类发展的历程,随后又对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他指出我们人类人口在1900年是10亿人,1961年达到30亿人口,用掉了地球上1/2的可再生资源;1986年的时候,50亿人口用掉了100%的可再生资源;2002年的时候,60亿人口用掉了120%的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着严峻的资源赤字,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因为我们改变了整个人类气候。

    对中国现状,他援引俞孔坚博士论文中的数据向我们发出“警告”:中国600多个城市,2/3缺乏足够的水,过去的50年中,中国50%的湿地消失,剩余的湿地中的40%受到污染,四千万农民在过去的几年中丧失了土地……,而我们正在加剧这种灾难,人类的生存已经遭受严重的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未来在什么地方呢?Starke教授提出了“绿色长征”的概念,我们必须控制人类的冲动、人类的占有欲望,要学会团结、合作,但也需要我们有投入、有决心、有勇气。“俞孔坚博士将景观设计称为一门人类’生存的艺术’,那么我们应该用更科学的理论去发展学科,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Starke教授强调说。

分页:[1] [2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