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中国建筑师的悲哀
来源:s_life博客-博客动力 作者:混石 日期:[2005-4-21]
-----------------------------------------------------------------

    如此一来,中国建筑从此陷入平屋顶不行,大屋顶也不行的的左右为难的境地。现代主义建筑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彻底迷失了。
    
    第三阶段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潮流派一涌而入。适逢各大院校重开建筑系,由于教育方式的不成熟,我们对后现代、解构主义等等的思潮流派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许多建筑本体的东西,包括我们还没有深入了解的现代主义,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可惜的。九十年代经济大发展中带来的中外合作设计,着实让中国的城市建筑火了一把,但其中真正反映出本土文化的建筑又有多少?这个任务毫无疑问要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但这段时间,能让我们自己满意的本土建筑师的作品又有多少?如果要举一个例子我很想提一提松江方塔园,但那个小小的何陋轩显然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商业时代,没有人会在乎一幢小建筑,事实是只要你设计过一幢大型的公共建筑,这个设计的优劣不论,你一定会因为这个城市的这一项令人瞩目的建设成绩而成为一名重要的建筑师的。这是再次令人感到悲哀与无奈的话题,这牵涉到我们的创作环境与价值观。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初始化商业社会,设计的价值观首先当然是要与效益挂钩的。你不能要求现在的设计院在一幢小住宅和一组大型的市政中心前一视同仁;我们也难以左右业主与主管部门对他们"自己"项目的独特见解与要求,因为现在他们大多数明显看来比建筑师们要"见多识广",同时所定的设计费已经明确表示出设计的价值,而如果不具备一种超乎常人的感染力的话,你也同样不能祈求一个不懂建筑的人来体会你设计中的创造性的价值。好在这一切都在改变。当众多的业主们发现造出来的建筑其实并不象赏心悦目的效果图或模型那么爽气,或者开始后悔当初没听建筑师的奉劝而选择了他自己不知那里看来而且想来一定好看的形式色彩,情况会有所好转,然而代价将是沉重的。一方面,急功近利、追新求异的建筑已将我们的城市变得光怪陆离;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在这场商业大战中也找到了乖巧的方法,真正的创新已很少有人问津了,只是集中精力在选用国外书籍中的图片作东拼西凑的组合工作,另外在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眼看着要来不及的时候还有高水平的效果图和模型公司等着进?quot;再创作",因为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原创性的思考了。一个几万平方米的建筑方案投标很可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端出来的却仍然是堪与精美年历甚至婚纱摄影集媲美的设计文本,而设计院能干的建筑师们哪一个不是手中有几个工程同时进行呢?关于这一点,雷姆·库哈斯在他那本新书《变异》(Mutations)中作了一个颇为精确的计算:中国建筑师用最低的费用在最短的时间里设计了最大量的建筑物,其效率相当于美国建筑师的2500倍!
    
    这是个速度至上的年代,在经济模式的压力下,对速度与形式主义的追求被可怕地置于进步的名义之下,在此同时许多时间却又被浪费在重复的管理环节之上,留给建筑师的时间已少之又少。

分页:[1] [2] [3] [4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伯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