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以“拥抱母亲河、迈向新时代”为主题,展开了第六专题“商量”。本次“商量”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联系了多位与黄河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及部门负责人,倾听他们对黄河景观风貌带和黄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意见建议。
要彰显黄河的文化厚度
市政协常委、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表示,济南黄河文化与济漯文化、清河文化一脉相承。尤其是“济南”据以得名的济水,原本与河水、淮水、江水并称“四渎”,是一条名川。济水是当之无愧古代济南的母亲河,是孕育济南悠久灿烂文化和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景观风貌带建设过程中,只有大力彰显济水文化以及清河文化,才能充分体现济南黄河的文化厚度和文化个性。
此外,张华松称,济水—清河—黄河是古代中国的黄金水道,济右走廊是沟通山东半岛与中原内陆的大动脉。波澜壮阔的济南文化长卷正是在济水、清河、黄河上展开的。他举例说,济水是我国内河航运的起源性河流,是最早的“丝路”和“盐河”;商王取道济水远征夷方,往返曾驻足济南的多处古国古城;许多重大战役和军事行动发生在济水之上……如果将这些遗址、遗迹串联起来,便是一条引人入胜的访古观光旅游专线。
张华松还表示,济南北郊,古地名有泺山(今药山)、泺水、泺泽(鹊山湖)、泺口、泺邑,以“泺”为地名,是济南独有的地名文化现象。泺邑位于泺口之上,这座济水上的口岸城市可能早在商代就已形成。直到近代,泺口仍是一座繁华的城镇。他建议,重建泺口古城(泺邑)以及齐鲁诸侯会盟台和清代私家名园——亦园、基园,恢复和提升当地久负盛名的特色饮食,将济南北跨黄河桥头堡的泺口打造成济南黄河景观风貌带的大型游客中心。
应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
市政协委员、济南社科院文史哲研究所所长董建霞表示,济南沿黄一带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例如治河文化、红色文化、码头文化、特色名产……在黄河景观风貌带和黄河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当搜集、整理档案、书籍、实物等黄河文化研究资料,建立黄河文化资料库,为广大黄河文化研究专家和爱好者提供方便。还应该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黄河流域与黄河系统广大劳动者治理黄河、开发黄河、管理黄河、保护黄河、欣赏黄河的历史以及与黄河有关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
此外,董建霞认为,黄河景观风貌带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保留部分民俗文化传承空间,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借鉴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活态性保护,成为未来各种新区建设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样板间”。
可整合构建文化“大观园”
山东泰山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副教授常德军认为,济南的黄河景观风貌带在打造过程中应该体现济南人的心胸。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每当谈到水,很多人提起的是泉水而不是黄河,在这次黄河景观风貌带打造过程中,大家的观念和眼界应该更开放。济南作为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重要城市,通过本次黄河景观风貌带的打造,应该把黄河文化、齐鲁文化、儒家文化进行整合,在黄河景观风貌带和黄河湿地公园构建文化“大观园”。
常德军表示,黄河不仅对济南人和山东人有吸引力,省外及国外也有很多朋友慕名而来。如果利用得好,黄河景观风貌带和黄河湿地公园将是济南旅游产品中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此外,常德军表示,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仅环境要优美,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修建到位,让黄河景观风貌带和黄河湿地公园成为百姓的乐园。
让游客充分玩沙戏水
济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张需东表示,济南的黄河滩涂比较宽广,在不影响防洪的情况下,可以在滩涂上配置一些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旅游项目,做出济南的特色。张需东建议,应该围绕水做文章,南山北水是济南的特色,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到济南北部主要是冲着黄河来的,所以一定要把黄河这个名片打造好。“济南虽然水多,但是缺少大型水上项目,导致很多市民在炎热的夏天无法亲水。”张需东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一个大型水上项目,供游客游泳、戏水。
此外,张需东认为,还要做好黄河沙滩的文章,黄河沙滩虽然很宽广,不允许建永久性建筑,但是可以做沙排、沙足、沙雕等方面的文章。“黄河的沙子非常细致,也非常干净,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开发,让游客能尽情地玩沙。”张需东称,这是黄河的特色,像长江、松花江甚至黄河的上游等都不具备玩沙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