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长春柏翠园市民文化广场
   作品名称:长春柏翠园市民文化广场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
   作品地点:


 

    万科柏翠园项目位于长春市朝阳区核心——南湖板块,南湖公园西南方向。市民活动广场位于柏翠园项目的主要入口处,占地面积3.1公顷,对提升柏翠园项目的整体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整个场地原为原长春228厂旧址,混凝土覆盖面超过50%,是标准意义上的灰色地块,同时,场地内有大量的松树和杨树,部分高达十余米,树干挺拔,姿态优美,是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基于场地的性质,本案设计既要兼顾功能空间的重新划分,又要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以及景观细节的体现,完成灰色地块向景观绿地的蜕变重生。我们从景观设计现象学意义上出发,力求体现该场地中人与人的经验交织,以实现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本案的设计正是我们将废弃地块向绿色自然地块一个景观意义上的蜕变重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说这一蜕变重生。

    空间功能的重生

    原场地是一个标准意义的灰色地块,只有灰色的混凝土场地和零乱的杂草树木,功能和空间都极为单一,且场地周界为陈旧楼房,这对景观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场地的基础条件,首先对场地和空间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划分。重点考虑地块未来最佳的使用功能,以及整个景观界面的布局,结合周边交通及建筑的功能,划分出具有展示功能的入口空间和界面,并通过中轴景观序列排布,进一步展示场地。以对称的跌水和中心水景,界定入口,结合端头水景作为景观中轴,以此在空间上形成导向性,将人流引至场地中的主体建筑——会所。其次,自然式的空间布局满足了不同功能需求。阳光草坪满足了人们对会所户外功能延伸的使用诉求。草坪南侧由自然堆坡地形围合,兼顾会所集会的需求以及私密性,增加空间层次,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外,场地西侧自然的地形和植物群落将西北角的网球场围合起来,既不影响会所的景观,也增加了户外活动功能。

    绿色生态的重生

    从厂区到会所和绿地,场地的定位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场地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并自我演替。同时,场地各功能空间需要浓密的植物群落对场地进行二次划分,消隐零乱的痕迹,提供良好的遮阴。故对原有乔木进行选择性的保留(如黑松等),适当选用当地本土树种(如蒙古栎、山杏等)进行合理搭配,尊重植物生长的生态法则,适地适树,促其演替。设计伊始,我们对施工工艺进行限定,采用大树全冠移植,保证其完整优美姿态的同时,又可尽快还原生态。中层花灌木结合地被、草花,落叶和常绿搭配,做到处处有花可观,时时有景可看。丰富的植物群落在短时间内完成地块性质的转变,促使绿色生态的重生。

    记忆的重生

    文化是一个族群的记忆和观点,对文化的感知则是个体对族群生存史的体验,它与直接经验的世界相互交错影响。本案中弯曲的园路和疏密有致的空间展示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满足了现代人交往沟通的需求,也增加了体验传统造园手法的乐趣,使对文化的记忆在场地中形成叠加,并逐渐累积达到重生。地块要完成从“灰色”到“绿色”的蜕变,不仅需要物质的改变,更要规划人的综合需求,使场地功能的彻底转型。本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出发,保留场地内看似“随意”的大树,锁定场地的记忆,并延展中国传统造园的印记,成功使场地完成蜕变和重生。

长春柏翠园市民文化广场

长春柏翠园市民文化广场

长春柏翠园市民文化广场

 

推荐阅读:

第五大道200号景观设计

景观快题方案:设计方法与评析

荷兰新建吃水线

城市公共区域改建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