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广州:规划七条历史文化步径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赵安然 日期:[2018-6-8]
-----------------------------------------------------------------

    由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的“最广州”规划设计国际工作坊(UPAT)本周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在广州“走读”历史文化步径,参加“走读广州”主题沙龙,为广州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完成所有研究工作后,今日下午工作坊专家将总结并介绍调研成果。
    据悉,去年由广州市规划院设计的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经过升级优化,将与广州的社区微改造相结合,提升广州历史城区的环境和氛围。
    西关寻踪路
    西关环境和业态待提升

    “西关寻踪路”的核心区域位于恩宁路、龙津西路、逢源路、泮塘路一带,沿线包括了恩宁路骑楼街、荔枝湾涌、粤剧博物馆和未来的非遗博物馆等景点。
    南都记者从多宝路进入该区域,恩宁路以两年前完成改造的“永庆坊”为重点。据“永庆坊”项目负责人陈嘉健介绍,恩宁路项目占地11.7万平方米,永庆坊项目7000平方米,占了1/10不到,以试验区的方式进行改造,试验总结出成功经验再进行复制推广。
    “永庆坊”内外存在一定落差:“永庆坊”范围内的环境和建筑经过整饰,较此前提升很大,但范围以外的骑楼街乃至商铺业态低端,氛围较差,路边还不时能见到金属垃圾、废品。就目前来看“永庆坊”改造并没带动外部环境的提升。
    从恩宁路进入龙津西路,沿路同样是较为低档的餐饮和零售小店,部分是值得保留的西关市井风情,但仍存在一些低端商户,环境卫生不佳和路面坑洼同样影响旅游者的体验。值得欣喜的是,荔枝湾涌沿线的历史建筑活化、旅游资源开发已较为成熟,比如将西关大屋改造为民宿、茶座、咖啡店等。一家民宿的负责人蒋晓晖表示,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活化是有益的探索,下一步需要研究民间资本进入后如何“活下来”的问题。
    珠水丝路
    社区微改造与步径建设同步
    “珠水丝路”全长10公里,是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主港的历史印记,串联的文保单位、景点和文化元素在7条步径中最多。步径从东往西沿途经过新河浦片区、东山湖到二沙岛、天字码头、海珠广场、圣心大教堂(又称石室)到长堤、沙面,可谓穿越了越秀和荔湾两个城区,也是民国后期广州最繁华的中心。
    在新河浦片区,南都记者看到,经过去年的社区微改造工程,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将民国小洋房的风貌凸显出来,部分小洋房也进行了活化利用,游览指引到位,总体来说游览体验提升。天字码头到海珠广场一段是广州30公里精品珠江历史建筑最集中的一段,与传统中轴线共同组成北京路文化旅游核心区。该区域需要加快沿线的社区改造和增加游览指示,今后有望打造成沿江历史文化走廊。
    石室到沙面是王建军认为最有望率先实施整体环境提升改造的一段。他指出,一方面越秀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改造热情高,10多个社区的微改造今年有望与历史文化步径的建设一起实施。
    南都记者了解到,石室城市客厅周边社区正进行微改造的可行性方案研究,目前已问卷访问了1000名居民。结果显示,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城市设施不满意度达到20%,其中认为卫生环境差和公共活动空间少的比例都接近50%。
    历史名城活化需关注公共资源建设
    “最广州”规划设计国际工作坊邀请了来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候任主席杜马丁等17名中外知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参加。
    据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是城市规划领域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和职业组织,拥有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家资源,此次邀请到广州参与“最广州”规划设计国际工作坊的外国专家,主要来自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学会,具有丰富的国外知名城市规划项目研究经验。
    在广州进行研究期间,专家学者选取最具广州历史文化代表性的“珠水丝路”和“西关寻踪路”为研究对象,进行走访体验和深度调研、“头脑风暴”式等规划设计咨询活动,为广州打造“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出谋划策,推动步径的落地实施,并带动沿线街道品质的提升与街区的复兴。
    杜马丁表示,广州让他回想起世界上知名城市巴塞罗那、伦敦,国际知名的历史城市都经历过改造,这是整个城市活化的过程。他建议,城市活化不仅要关注市场需求,更要关注民生、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公共资源建设,这才是城市质量提升的综合元素。
    跟随7条步径探寻广州的基因符号
    此次中外专家深度调研的“珠水丝路”和“西关寻踪路”是广州市规划院去年策划的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中两条与历史名城相关的线路。UPAT成员之一、广州市规划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军介绍,2017年4月广州市规划院策划出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路径,综合考虑风貌特色、形成年代、游客体验、功能类别等,作为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线路,还被写入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广州市规划院通过组织多次“走读广州”活动,邀请公众参与文化步径的走访,公众在走读的过程中对广州的城市空间优化提出建议。截至目前已邀请超过500人次参与,并印发公众体验指南。
    广州历史城区范围大约20 .39平方公里,当中包含历史遗迹2000多处。“历史文化步径不仅是广州的名片,还是外地人来广州的旅游目录。”王建军说,7条步径串联起“最广州”的要素,比如美食、西关大屋、麻石巷、珠江水系等,无论是广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随着步径寻踪,就能觅得广州的基因符号。
    结合社区微改造打造品质街区
    王建军强调,历史文化步径的设计除了展现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名片,也希望能与广州当前的社区微改造工程结合,“希望给社区改造提供参考”。
    《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明确2018-2020年,广州市将推进77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在走访过程中,专家发现,某些历史文化要素藏身在某条巷子里面,但那里的环境非常糟糕,或者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历史文化步径和社区微改造相结合的提升模式非常必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开展沿线地区品质提升工作,推动地区发展”。
    王建军提出,首先要打造主题街区,形成有品位有品质的街区,比如“西关寻踪路”、“珠水丝路”和“古水系路”都在策划建议中,对沿线涉及的小区提出了改造意见。其次,步径的策划建议还提到了让步径回归步行功能,打造文化展示空间,这要求步径沿线的历史建筑点、建筑和街道都要整体提升,才能让市民游客体验更好。最后,7条步径将是广州品质集中的体现,呈现广州整体城市形象,“通过历史文化路径让有价值的景点得到更好展示,让市民有更好的体验,讲好广州故事,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