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50㎡房子里建了座“猫公寓”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钱雪儿 日期:[2018-6-7]
-----------------------------------------------------------------

在上海浦东的一间50平方米大小的老房子里,“藏”了一座可容纳40只猫咪的“猫公寓”。设计师张海翱为“爱猫如命”的宁阿姨和儿子小胡设计了一个“猫狗之家”,除了母子俩,现在这里还住着27只猫和2只狗。

近日,张海翱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他的设计思路。张海翱对原本人宠混居的居住空间进行改造,并借鉴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给猫咪定制了一座迷你的“马赛公寓”。这样的设计自然吸引了很多“猫奴”的关注,但在他看来,设计的核心还是在“人”,而这一改造项目也为小户型设计带来了不少启发。

从“马赛公寓”到“猫公寓”
1952年,柯布西耶的超级住宅“马赛公寓”在法国城市马赛建成。从外面看,方正的钢筋混凝墙裸露着,阳台侧墙上的红、黄、蓝使其显得不那么沉重,而公寓楼的内部则承载着一个完整的小世界。

马赛公寓可容纳1600人,共有23种不同的单元,单人或8人以上的家庭都能找到适合的户型。公寓还引入了公共设施:7、8层是商业街,包括面包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等等,顶层则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

六十多年前,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保留了人在高密度居住环境下的尊严,如今,这样的理念被设计师张海翱运用到了“猫公寓”里:他用30个磨砂的亚克力盒子,为27只猫设计了一个“公寓”,拉出这些盒子,就能给猫喂食、铲屎。在这个公寓内部,猫咪还能够进行自己的“社交”。“这是猫咪们共享的一个开放空间,”张海翱告诉记者,猫咪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也可以互相“串门”,“内部的空间是打通的,关系好的猫咪也可以一起睡觉。”

猫公寓一共能容纳大约40只小猫。“主人领养猫,也会让别人来收养它们,所以猫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多则三十几只,少则十几只。”这么多猫咪住在一起,是否会发生打闹的情况?“猫公寓的材质是金属和亚克力板,这种材料是非常结实的。猫咪住进去以后,我们进行了几天的观察,即使它们打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打打闹闹是它们的天性,我们不想用空间来限制这种天性。”张海翱说道。相较猫笼,猫公寓为这些宠物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在笼子里,猫无法进行活动,它的运动机能会退化。我们特别做了一个圆筒,猫可以在里面自由地跑动跳跃。”

猫公寓是张海翱为宁阿姨和儿子小胡共住的50平方米“蜗居”改造计划的一部分。在这件改造后的小屋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柯布西耶给他带来的影响:三原色装点的猫公寓、墙体上的弧线造型,以及与柯布西耶风格相呼应的蒙德里安元素的装饰品。对于张海翱来说,柯布西耶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在于社会认知。他认为建筑设计不能只为权贵服务,而应造福更多的人,所以他后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研究社会住宅。对如今的建筑实践来说,我们也应该用设计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设计改造生活。”

除此之外,张海翱认为,时至今日,柯布西耶对空间的处理、对材料的运用等等仍然值得学习,而他对建筑地域性的研究也不曾过时,“他希望建筑除了要解决一些功能性的问题外,还要承载一些文化属性,要和当地的文化特征、气候等结合,这些都值得借鉴。”

人宠分离

对很多人而言,宠物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给宠物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有时比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更重要。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住宅设计当中。

在台北的Loft H公寓,为了避免猫咪在主人关上房间门后感到沮丧,设计师Szuti Tsai敲掉内墙,并在房间内安装了专供猫咪攀爬的壁架;在香港的“迷你智能家”,LAAB建筑事务所在28平方米的小空间里设计了猫楼梯,连接天花板上的猫走廊和猫窝,让主人的三只小猫过得舒服……在这些案例中,设计师往往需要兼顾人和宠物的尺度,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将两者的生活空间打通,人和宠物的空间交织,从而实现更多的互动。然而,面对50平方米空间中27只小猫和人共居的情况,光凭这样的理念进行改造,似乎行不通。

为此,张海翱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人宠分离”的思路。“我们从一开始就对房子进行了空间的划分,人和宠物的空间被明确区分,母亲和儿子也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基于这样的初衷,我们联想到马赛公寓,最终设计出猫公寓。”张海翱告诉记者。

在改造前,宁阿姨和小胡的生活空间几乎被压缩到极限:厨房灶台上有两个煤气灶,一个给人烧饭,一个给宠物烧饭;灶台的对面和宁阿姨的卧室里堆满猫笼;浴室里到处都沾着动物的毛……人宠混居的情况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也造成了母子之间的矛盾。“人和动物一样,也有‘领地’的意识,当这个家里到处都是宠物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领地’缩小了,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张海翱说道。通过对空间的重新划分,他希望能够平衡这个家庭里成员之间的关系。

根据张海翱的改造方案,整个房子被一分为二,人和猫狗的空间彼此独立,又相嵌渗透。专属于母子两人的灶台和可伸缩的隐形餐桌构成了开放式厨房,让他们有更多交流的空间,给宠物做饭的地方则被移到了天井里,天井还有狗屋。原本被猫笼占据的脏乱厨房被猫公寓所替代,旁边还留出一条走道。猫公寓入口处有一扇拉门,只有当拉门打开时,猫咪才能进入旁边与公寓连通的圆筒玩耍,宁阿姨和小胡可以在客厅里看到透明圆筒里猫咪的动态。因此,这个拉门既是人和宠物的分隔,也是他们的连接。

对于居住了二三十只猫咪的家来说,打扫自然是一个问题。考虑到这一点,张海翱在猫公寓的设计中,给每个亚克力盒子留下20厘米的细缝,让盒子里的灰尘都能往下“沉淀”。“公寓的底面有一个小的活动卡口,灰尘沉到底面后,将卡口打开,可以用扫帚把这些垃圾清除掉。另外,盒子采用亚克力材质,这种材质具有自洁性,除灰也很方便。而且,每个盒子都是可以抽拉的,每个月将它们拿出来清洗一次就够了。”张海翱表示,相比猫笼,猫公寓的设计能够大大减少清洗的工作量,而干净整洁的环境能够让人和宠物都过上“体面”的生活。

“螺蛳壳里做道场”

拥有宽敞的居住空间大概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对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们来说,合理布置有限的空间可能比购买大房子来得更加“现实”。经过改造,50平方米的房子里,母子、27只猫和两条狗得以安居,张海翱的这个项目对于小户型住宅的改造和设计有不少启发。

“小户型的设计需要注重人的体验性,对空间要有很好的功能划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空间的可变性,以时间换空间。”张海翱告诉记者。在这个项目中,隐形餐桌的设计让空间的利用变得更加灵活。“不吃饭的时候,把桌子收回去,整个房间变得很通透。”而在改造后的小胡房间,床可以翻折,翻折后露出地台,这里既是供小胡接待朋友的空间,也是一个大容量的储物空间,“小胡喜欢收集鞋子,整个地台可以收纳一百多双鞋子。地面和墙面上也有很多储物柜。”张海翱说道。“很多时候,一个空间可以有多种功能,白天和晚上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除了空间的可变性与储物空间的合理规划,张海翱认为,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能让小户型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宁阿姨和儿子小胡的屋子原本光线阴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在天井处的墙外安装光导管,将室外的自然光以一种被动式捕捉动态光的方式,把最明亮、无色偏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光导管中间带有结构表面纹理的材料将自然光打散并优化,让室内光线柔和而不刺眼。

虽然猫公寓成了设计中最大的“亮点”,但是相比养宠物的家庭,张海翱的这个项目对于小户型改造设计或许有更多的可借鉴之处。事实上,无论是对空间的明确划分,为猫咪设计的“集合式公寓”,还是方便清洁的种种细节,都是为母子俩而设计的。“虽然这个项目的展示以宠物的生活空间为主,但它的设计核心还是为人。”张海翱说道。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