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扬州园林落户新疆那拉提草原
来源: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作者:大洋 日期:[2015-9-24]
-----------------------------------------------------------------

    扬州向西4800公里,新疆新源,那拉提草原,山峦起伏,绵延千里。

    雄浑豪放的哈萨克牧歌声中,一座粉墙黛瓦、玲珑剔透的扬州园林,突然跳在眼前。

    这座叫做“绿杨村”的园林,是扬州对口援疆第八批的19个项目之一——新源镇果树采摘园,也是新疆唯一一座江南风格的园林。如今,“绿杨村”已雏形初现。

    “我们这批援疆工作更加贴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更加重视全面援疆,不断加大对新源发展的支持力度,创造性地开展援疆工作。”扬州援疆指挥组组长、新疆新源县县委副书记蒋元峰说。 

    一座“绿杨村”

    建起来不容易


    新源,盛产果树,有10万亩中世纪遗留下的野果林和3万亩野杏林。路边,李子、苹果随处可见,摘一个尝一口:沁甜。栽培果树,是当地农民重要的致富渠道。

    新源县果树采摘园,便是顺应当地需求的一个扬州援建项目。“这是一个休闲旅游培训项目,”扬州援疆干部、新源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环志中介绍,采摘园项目,一方面是打造休闲旅游景点,节假日让游客来采摘水果,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果树栽培的培训基地,用来培训当地果农。

    采摘园最抢眼的,莫过于建成了一座典型的扬州园林。“我们就是想把扬州的风景带到新疆来,让当地老百姓也能欣赏到江南园林。”项目建设负责人、江都古建公司项目经理张安军说。

    扬州园林“搬”到新源,并不容易。“这里没有青砖小瓦,适合的木材也没有,除了砖头、水泥、沙子,可以在当地买到,其他都得从扬州一趟趟运过来。”张安军说,建设中困难也不少,工地上没有通自来水,工人们烧饭喝水,只能靠一趟趟回县城的援疆楼去拖水。

    最大的困难,还是扬州园林如何适应当地气候。“气候环境不一样,对建筑要求也不一样。”环志中说,扬州传统建筑,适应的是扬州温暖多雨水的气候,所以可以玲珑通透,但新源冬季漫长,低温达到零下二十三摄氏度,积雪能达1米多深,这对建筑的保温要求更高。

    通透的建筑如何保温?扬州建设者开动脑筋:青砖小瓦抗寒差,那就加厚墙体,屋顶小瓦下面,再加一层用当地芦苇等材料制成的围板保温,门窗做成中空保温,再增加一个锅炉房供暖……

    这样外表看来是典型的扬州园林,而内部完全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让扬州建设者们高兴的是,几座建好的房屋,承受住了去年一个冬天的考验。“不过,我们还是要求青砖小瓦,包括木材等等,都要按1:0.5,甚至1:1备料,以后万一有问题,可以有材料替换。”环志中说。

推荐阅读

滕州:精心打造亮点园林绿化工程

贵州:都匀城区再添新景观

湖南:王家河景观工程告竣

镇江:长江文化主题公园新装亮相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四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