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广州慢行系统设计关键在细节 |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羊 华 日期:[2015-4-17] |
-----------------------------------------------------------------
|
在前天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众咨询监督会的座谈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提出要建慢行系统,并且是安全、快捷、舒适、绿色的。千年商都能将城市慢行系统提上讨论日程,笔者认为难能可贵。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是一个慢行系统,又是在常住人口达到1800多万人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来打造,笔者以为从顶层设计层面除了吸收杭州、株洲乃至中国台北、日本等地的经验外,还要总结过往广州在慢行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争取以细节取胜,惠及于民。
绿道是慢行系统的组成部分。既然要将慢行系统建成一个安全、快捷、舒适、绿色安全的系统,那绿道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目前的绿道虽然赞美声多多,但依笔者有限的行踪经验来看,广州绿道存在着不连贯性、穿越闹市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因素,绿道的建设管理其实还需要诸多细节的完善。广州有2000多公里绿道,在打造慢行系统方面,如何能将岭南元素纳入,如何能够更好地益街坊,顶层设计可能要走访走访广州的老文化人、老设计师。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也曾是“自行车王国”,那时的广州,也有单车租赁。之所以旧话重提,还是想说,公共自行车项目可能是广州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系统的建设,需要从软件和硬件方面两手抓,绿道要,自行车公共租赁要,人性化的设计管理、智能化的引入、低碳化的建设,更需要。广州人口数量之巨,重建轻管的问题在近年也逐渐改善。当我们把慢行系统的建设提到重要议程,对于慢行系统建成后的管理运营及维护更新,是否在设计之初也通盘考虑呢?是否可以考虑得长远些、具体些?要知道,在设计规划方面,广州地铁在人流量测算、车厢购置等方面已吃过亏,这不得不让我们提醒自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一二十年内,广州的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将会朝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发展,慢行系统的建设是否能有远见、洞见,我们可否有相关的模型来进行模拟分析?
陈建华市长带队去杭州考察过。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杭州的单车租赁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气候的差异性决定了广州的慢行系统显然不能照搬杭州,在设计方面对亚热带气候下如何建慢行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日本、台北、英法等地经验,可能也只能是借鉴。广州降雨量丰富、夏季绵长,慢行起来,如何防雨、如何防晒、如何设直饮水点加设公厕,这些细节,可能参照东南亚国家的经验,会更合适一些。而对于慢行感兴趣、有体验的人,也会更有发言权。我们是否可以征集下他们的意见?正所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这样的民意调查并不难,要让慢行系统快速地建起来也不复杂,关键是惠民的民心工程,虑之贵详,谋之贵众。
在细节方面,陈建华市长在考察的行走中,也有许多的观察和思考。譬如在自行车道的设计上,给小车道“瘦身”还路于自行车道;在小街小巷单车道设计上,他期望能多姿多彩;在推进慢行系统方面,宜由点及面、试点推进……这些考虑,已是周详。不过,笔者多虑的是,广州是一个相当依重汽车制造业的城市,从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去年5月发布数据来看,广州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70万辆,位居全国第六,比北京和上海要低,也比重庆、深圳、成都要低。慢行系统如何不与广州的快速交通系统相矛盾?如果有矛盾,如何处理?广州的空间是有限的,公共自行车若大行其道了,那么汽车怎么办?汽车行业怎么办?还有广州对于电动单车是禁止的,发展公共自行车的话是否也发展电动单车?它将来是否会遭遇“禁摩”的结局?打破公交与地铁接驳的“最后一公里”,发展公共单车项目固然可喜,但以上关于产业的问题若不解决,相关利益方恐怕难安。
广交会目前正在广州召开,中外客商在羊城既见证了千年商都的繁华,也经历了活力广州在上下班高峰所要承受的拥堵“城市病”。一方面,广州正大力推进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一方面,广州也在谋划打造慢行系统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慢行系统,让人慢下来,静下来,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需求。而陈建华市长也称,若能搞好慢行系统,搭地铁前后能通过免费单车的接驳踩上个20分钟的路程,相当于体育锻炼,能降血糖血压血脂。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推荐阅读:
上海闵行区打造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
福田中心区慢行系统规划出炉
天津三试点规划慢行交通 让城市交通
天津慢行交通将覆盖中心城区 老城厢等地区先试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