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全国首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
来源:陕西传媒网 作者:魏佳佳 日期:[2015-1-29] |
-----------------------------------------------------------------
|
海绵型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再把吸收的水“吐”出来,更多利用自然力来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月27日,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咸新区召开。这是我国首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联盟。在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资金、理念、推广等层面展开深入研讨,支招海绵城市建设。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海绵城市的四个基本内涵与途径,深化海绵城市的六项展望,海绵城市的概念内涵仍在发展之中,建设海绵城市应该是因地制宜的。”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以整个城市为对象,结合本地水文地质环境特点,全区域、多层次、全过程对雨水进行收、净、渗、蓄,逐步实现“海绵型城市”建设效果。
据了解,中国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创新联盟将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统筹协调相关资源,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技术交流,研究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着力提升“海绵”型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及标准。联盟通过开展科研合作,共同申报和完成相关课题探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西咸新区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沣西新城始终以世界一流规划引领发展,开展5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妥善处理了城市和人、城市和产业、城市和生态的关系,深化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
西咸新区城市规划以自然河流、生态廊道、道路框架构建布局合理、生态环保、结构完善的城乡空间结构,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以集约、绿色、低碳、智慧的现代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以生态溶解城市的理念,最大限度修复原有的河流水系,形成自然河流景观带、生态绿廊、城市绿环、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带四个层次的开放空间,形成生态本底。注重营造微环境,把地面的“大水泥盖子”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海绵,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让城市水循环回归自然
仇保兴在报告中提到:“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来保护自然水文条件,第二个是专项规划,水系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的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因为交通和道路不仅是硬系统,还是软系统,是活的水的生态系统,是沉在道路底下的。”
实践中,沣西新城形成小区地块、市政道路、景观绿地、中央雨洪系统四级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形成网状的开发布局,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据了解,在小区内部,采用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渗入地下。沿小区道路设置生态滤沟将路面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后排入雨水花园。富余的雨水溢流至下沉广场形成景观水体或进入收集池。
市政道路是地表径流的重要来源。雨水从道沿豁口流入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卵石、炉渣、砂子构成的滤层就像海绵一样净化和存储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高于绿地的雨水篦子,大部分流入附近的速渗井,剩余部分溢流至调蓄池。所有道路都通过纵向下凹绿地对雨水进行侧面收集、下渗,浇灌绿带植物。城市景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雨水,被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富余雨水流向低洼区域,汇聚到由黄砂构成的速渗井,回补地下水。中央雨洪系统由号称“翡翠项链”的生态绿廊“兼任”,通过地表水沟、溢流管、市政排放水管等间接或直接的收集,成为雨洪管理的综合性枢纽项目。
这套系统兼具“雨水廊道、行洪廊道、慢行廊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存储和回用,更是这座城市的生态项链和广大市民的休憩氧吧。
推荐阅读:
陕西:沣西新城做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昆明努力建设“海绵城市”
河北省规划建设海绵城市破解内涝
海南因“海鸥”内涝严重 将用10年练排水“内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