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传承世界遗产 延续运河文明 |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赵君利 日期:[2014-8-22] |
-----------------------------------------------------------------
|
“中国有很多官员,他们对于开发的理解就是‘拆旧建新’。”不久前在京举办的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座谈会上,有学者无不担忧地表示,而这亦是众多关注中国大运河命运的人们所忧虑的。面对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曾参加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领导、专家30多人聚集一堂,为运河文明永续传承建言献策。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等发言。会议强调,要巩固大运河申遗成果,以全球视野和标准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义务,提升保护管理级别,自觉接受国际社会监督,让大运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最后还向全社会发出倡议:积极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科学立法工作,制定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充分考虑大运河文化遗产点多、线长、面广、活态的特点,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航运、南水北调、城乡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关系,成为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准则,严格执法、全民守法、违法必究;落实国家《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和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继续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严禁在规划划定区域内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旅游场馆等项目建设,防止建设性、开发性破坏;完善大运河世界遗产监测平台体系和监测巡视制度,实行《大运河遗产保护警示名单》管理办法,对因保护和管理不善致使受到损害的大运河遗产,列入警示名单并限期整改,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深化大运河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织专业团队,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务实的精神深入研究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等重大课题,为大运河遗产的永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撑;适时启动中国大运河后续申遗项目工作,对未列入世界遗产的遗存同样纳入《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抓紧修缮和整治,绝不能降低标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等方面。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航程最长、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人工水道,反映出我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以及对外友好往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推荐阅读:
运河"节点城市"的"冷思考":让遗产"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院长: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
故宫与苏州合作保护文化遗产
政协委员建言尽快出炉全国文化遗产地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