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城市如何规划应对频频雾霾 |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日期:[2013-12-16] |
-----------------------------------------------------------------
|
江苏、浙江、上海……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12月4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
为了应对雾霾天气,一系列防治规划相继出台。继国务院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两个月后,中国气象局印发《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到2015年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够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
“煤改气”
雾霾频频来袭,国家大气治理的“国十条”出台,全国许多城市将压减燃煤作为治理雾霾天气的最快选择,纷纷出台城市气化规划,实施“煤改气”工程。重庆能源集团燃气管理公司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一年来,包括京、津、冀在内,国内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区和城市制定了“煤改气”计划。
一个疑问由之摆到人们面前:“煤改气”,美好的梦想能成真吗?
有关专家解释,所谓“煤改气”,是指政府主导下,以非市场化的手段促使工业和供暖锅炉燃料改用天然气。北京的“煤改气”,早在五年前就提上京市政府议事日程,到2012年更是下大决心:当年5月3日,市政府计划在原“十二五”规划燃煤总量削减的基础上,将燃煤使用量减少到1500万吨,2020年燃煤使用量将进一步降至1000万吨左右,比2010年减少约六成。
尽管各方质疑反对,但市政府依然坚定地推行计划。
结果,北京越来越靠近了梦想:截至目前,主城六区已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2407蒸吨,超出计划任务量15%,可实现削减燃煤60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硫1680吨、烟粉尘1392吨。工业园区的“煤改气”工程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北京市天然气供热面积已经从去年的43%提高到今年53%。
北京的推进,鼓舞全国。可谁都知道,北京的情况特殊,“煤改气”的经验很难大面积复制。人所共知的事实是,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拥有国家形象代表的特殊地位,政府一开始就开了政策绿灯。
布局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
针对大气污染和污染天气、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与空气质量,《实施方案》提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我们发布短期1到3天、中期4到7天和长期结合的环境气象预报,目前可以达到5公里以下的雾霾天气情况预报。”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12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透露,气象部门将发展以数值预报为主要手段的空气环境气象预报体系,还通过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站网的空中、地面结合,与环保部门优势互补,将在环境观测网络上形成国家统一布局的环境空气质量观测。
《实施方案》还指出,气象部门将逐步建立以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信息为启动信号的部门联动机制,发挥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消息树”作用,并联合环保部门指导地方政府制定和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加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气象保障服务。2014年,实现国家、省级气象与环保部门对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观测资料共享;2015年,推广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试点成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联合环保部门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清除雾霾或可靠人工增雨
《实施方案》提出,预计到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够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那么雾霾究竟能通过哪些人工方式消减?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人郭学良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的主要方式是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雾。目前,人工增雨在我国各地气象部门已成为一项业务工作,且应用范围较广。其对清除雾霾有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必须有降水形成的条件。
所谓人工增雨,是指通过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水量。郭学良所说的“有降水形成的条件”,就是要有合适的云层,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针对空气中灰霾遍布却没有雾的天气,由于大气干燥、水汽少,目前还没有有效手段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关专家坦言这还需要探索和试验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从城市规划上趋利避害
根据《实施方案》,气象部门将开展城市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到2015年建立集监测、评估和预报一体化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业务并开展服务;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重污染天气的防范能力,将重污染天气防御科普宣传纳入气象科普宣传体系……
“依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象部门也在拓展服务领域。特别是像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减轻大气污染可行的方案。”陈振林直言,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开展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也即城市空间格局开发利用,在城市建筑物、街道的走向,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以及绿地等布局上,为污染物留出通风道并让其扩散,实际就是提升城市大气环境的容载率。
推荐阅读:
100多座城市重度雾霾 解决之道不在应急在减排
海岸带生态修复之红树林河岸
广东:寮步生态园规划方案通过审批
城市为何少有可进入的休闲草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