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绿道引领森林生态城市建设新风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云 张建文 日期:[2012-5-30]
-----------------------------------------------------------------

    百年乌榄树浓荫蔽日、各种乡土花木清香四溢、透水砖在花草树丛间蜿蜒曲折……穿行在广东增城莲塘春色景区的绿道间,似乎有种古人忘情山水的舒适与写意。

    广东是国内绿道网建设的先行者。受广东绿道的启发,成都、武汉、温州等国内很多大中城市都纷纷将绿道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火热的森林生态城市建设,绿道正日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绿道构建生态网络

    在饱受PM2.5污染之苦、绿色出行渐成奢望的今天,令人神清气爽的绿道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显然并不奇怪。

    对绿道需求最迫切的,往往都是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导致人口密集、自然生态急剧退化,大地逐渐被“蚕食”,自然山水地貌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PM2.5、热岛效应等无不使之对良好自然生态的渴望愈加迫切。在我国土地开发密度更大的东部地区,这一趋势尤其明显。

    尽管为了保护、改善城镇建成区的生态环境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工绿地出现,但在人口、建筑、道路高度密集的区域,这些公共绿地看上去无疑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仍然持续扩张的土地占用、道路网建设等,也必将使得这些“生态孤岛”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

    出于保护物种、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等目的而高速推进的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正走向碎片化、零散化。

    无可否认,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更多地专注于绿化隔离带或单个公园的规划建设,面对城市扩张的无序蔓延,绿化隔离带或公园湿地难以发挥综合整体效益。

    因此,众多保护性绿地、湿地、公园、保护区之间的联系性变得更加重要,而这种联系性就是对生态网络的要求。

    在我国,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中,就专门有一项“森林生态网络”,具体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比如,连接重点生态区的骨干河流、道路的绿化带达到一定宽度,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等等。

    面对急剧退化的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孤岛”难当环境改善、自然保护之重任,急切需要通过绿道构建森林生态网络。

    绿道发挥综合效益

    一般而言,绿道就是沿着河滨、溪谷等自然走廊,或沿着沟渠、风景道路、废弃铁路线等人工走廊而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或人工景观线路。

    绿道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网当中,使之更好地发挥生态、游憩休闲、历史文化等综合效益。

    绿道需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成正比,其理念源自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据报道,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

    在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社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

    日本则对国内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在国内,广东绿道建设无疑走在了前列。从2009年年底,广东发出绿道建设动员令以来,珠三角各市累计建设省立绿道2000多公里。

    已建成的广东省绿道不仅生态功能强大,成为动物迁徙的通道和生物栖息地,并具备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重大生态功能,还成为人们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首选空间,更串联起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

    绿道建设生态优先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发展潮流,在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还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但是,如果因此而将绿道建设等同于房地产、路桥等建设项目,大拆大建大投入,则与生态保护之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开国内绿道建设风气之先的广东增城,无疑给国内正热火朝天的绿道建设以最好的启示。

    “广东绿道增城造”。从2008年起,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率先在全省规划建设500公里的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等三大绿道网络。

    绿道连接城乡,将境内白水寨、小楼人家、莲塘春色、增江画廊等核心景区及增江河沿岸风光、田园风光、山林风光和农家风光融入其中,沿线村庄、田园、景点成为城市居民到青山绿水间活动筋骨、尽情放松的首选,达到了幸福市民、快乐游客的目的。

    在建设中,增城从简从优,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不破坏地质、地貌,不破坏绿化,不破坏水利农田设施,不破坏水源山土资源等,保持绿道的连贯性、整体性;坚持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等“四原”保护,高效利用荒坡地、旧厂房、旧民居等原有自然人文资源。

    在首先突出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增城绿道建设还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完善停车场、卫生间、士多店、指示牌等节点配套设施建设,把绿道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尤其是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相结合,达到致富农民的目的。

    绿道是依托山脉、水流、道路等生态环境基础而建设的休闲健身通道,具有生态性、人文性、经济性、休闲性等诸多特点,是公益性设施,任何奢侈、铺张浪费、大拆大建等做法都完全与绿道理念和宗旨背道而驰。

推荐阅读:

南京:要让城市的景观树经得起看

天津将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打造宜居城市

河南安阳市迎检“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江西德兴城市建设凸显“铜都”特色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