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江苏环太湖路串起7个城市风景区 |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12-4-28] |
-----------------------------------------------------------------
|
“五一”小长假将至,新一轮旅游旺季即将拉开帷幕,当人们正在为赶来赶去的行程苦恼时,一种“慢生活”的画卷正悄然展开。美丽的太湖之滨,正在打造一条长达316.6公里的环湖“慢行路”,游客们可骑行或步行畅游太湖,慢悠悠地饱览湖光山色。
环太湖路连接起的主要风景名胜区示意图
这条跨江浙两省的环湖路由两省共同打造,打破行政界限,以地理单位为主体共建一条环湖风景路,也是我国道路规划史上的首次突破。这条路预计还需2年完成,目前江苏无锡和吴江段已有100多公里沿湖慢行道路。
环湖路“慢行”怎么玩?
何谓“慢行路”?即仅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行走的道路。这条环湖“慢行道”一共串起太湖岸线边江浙两省7个城市,其中江苏省5个,浙江省2个,包含区域内所有太湖风景名胜,共有13个景区,900多个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还包括很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
游客乘坐大巴抵达环湖路后,可换上租来的自行车,开始环湖之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高级规划师汤春峰是这个项目规划的执行负责人,他说,不建议自驾前往,因为自驾游客将车停在一处后,改租自行车骑行,骑到一段后必须返回取车,所以最好是乘大巴或公共交通到湖滨。
在慢行路上玩累了,还可以到“驿亭”去歇脚,天晚了想住下,也有“驿馆”可供住宿。慢行路上按照中国传统的“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概念,设计了“驿馆”“驿站”和“驿亭”三级休息场所,驿馆“级别”最高,不仅可提供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还有统一高度公共资源和应急救援功能,在设置间隔上充分考虑慢行人群的需求,每8至10公里设1个;驿站和驿亭功能相对简化,主要提供旅游服务,驿站3至4公里就有一个,驿亭的设置更为灵活,依村庄自然分布而设。
太湖近湖还有许多古村落,在规划中也有多条纵深线和联络线与环湖路相连,游人可畅通无阻地骑行前往,无需为转车换乘烦恼。
如果想骑车把太湖周边所有的景点都玩一遍,要花多长时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泉说,做规划时曾经让年轻的工作人员骑车实地走过,如果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3天即可。环湖路还可开展自行车竞速、越野、滑轮、滑板等活动,局部地段还将结合绿化带设置极限运动场所。
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汤春峰解释说,其实环湖路的建设以利用原有道路和环湖大堤为主,新建的道路非常少。在他提供的《环太湖风景路规划方法》上有一段对“临湖线”的建设说明,临湖线即为环湖主干道。江苏段全长257.5公里,其中新建的仅为26.1公里,占10.1%,改造道路的长度为145.1公里,利用原有路段为86.3公里;浙江段全长59.1公里,没有新建路段,改造路段长为31公里,利用原有路段为28.1公里。
“环湖大堤的宽度是适宜的,只要把路面平整一下即可,有些地方可利用城乡道路,因单独开辟新路也不现实。还有些要利用乡村道路,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汤春峰说,主要是一些道路衔接处需新建。
环湖路借用原有的城乡道路是否会对正常交通造成影响?汤春峰说,这个选择确实有些勉强,但评估结果显示,对交通的影响应该不大,在建设中也会充分考虑折中的办法。如在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一段,周末车流量较大,前来游览的私家车也形成了借路边空间当停车场的惯例,现在再辟出3至6米做慢行道,肯定会造成交通障碍,在这一段,便要考虑到建设机动车停车空间,把原来停车占去的道路让出来。
道路尽量不穿过村庄
环湖路的建设,对沿线村庄会带来什么影响?会否破坏基本农田?汤春峰介绍,环湖路在规划中的一大特色便是“村庄发展指引”,营造环湖路与村庄自然相处的氛围。人们在环湖游览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与自然村落的和谐共处。
汤春峰说,“近而不扰,邻而不穿”,是路与村的相处原则。近而不扰,是极少占用基本农田,有的绿化缓冲空间可能利用到零星农田,但也可与农田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如种果树林,设计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邻而不穿,是指环湖路尽量不穿过村庄,村庄的布局尽量向环湖路的一侧纵深发展。他说,如果村庄是平铺开来,村民的正常生活需要频繁跨越风景路,对村民的生活和骑行者的行进都会造成障碍,也有安全隐患,另外村庄如果在沿太湖一侧,也会遮挡游客欣赏太湖风景。
环湖路的建设对沿岸村庄的发展更多的是带来好处,村民可在驿亭售卖农产品,在驿馆、驿站找到工作机会。对沿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环湖路也起到了拯救和保护的作用。如苏州市吴中区的舟山村盛产核雕,以前游人不多,村子逐渐衰落,在规划环湖路时,舟山村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将大大有利于核雕工艺的保存和发展。
环太湖沿岸1公里范围内,共有86个村落,其中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有5个,还有53个特色产业型村落。各个村落将保持典型江南水乡地区村庄特有的自然生态、乡土风情的景观风貌,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如苏州的青砖黛瓦建筑、宜兴的竹子文化,都将有所体现。
【焦点关注】首次跨省合作有利太湖治理
环太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传统的公路系统中被区块分割,给游客带来不便,设计一条环湖路,满足人们的“慢游”心理,是这条环湖路诞生的起因。而环湖路的设立,也能推动江浙两省沿湖经济开发、太湖污染治理和江苏苏南地区的产业转型,这是两省在环湖路规划上一拍即合的重要原因。
跨省合作,打造一条环湖路,这在我国的道路规划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两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合作协议,在规划审批后的3个月内,江浙两省7个城市即拿出各自的详细规划。在具体建设中,将设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两省合作事宜,这也可作为今后跨省合作的借鉴。
环湖路特别对太湖生态环境治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太湖蓝藻事件后,环太湖城市对流域治理花了很大力气,但主要是从防治的角度,且太湖治理是个全流域治理概念,仅靠一城一市不可能完成。环湖路的建设,从经济、美观和人文的角度积极引导周边生态系统的优化,可能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治理效果。
推荐阅读:
德班:打造“绿色缓冲区”综合治理生活环境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指标体系发布
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座谈会在溱湖举行
河北:网媒记者聚焦湿地公园 感叹唐海大地奇美风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