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第二机场已着手用地控制 |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2-11-23] |
-----------------------------------------------------------------
|
广州昨日正式发布全新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新规划城市定位已从十年前的华南中心城市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备受关注的第二机场也已着手进行用地控制。草案部分内容取材于2009公布的未来十年战略规划研究,因此新内容并不多,最明显的变动是首次在总规中加入了城市公共安全的内容。
没有再提“南方经济中心”定位
草案中,未来十年广州的城市性质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描述将2009年发布的未来十年战略规划研究中“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等定位删去。
此外,草案中保留了未来十年广州城市规模的描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在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上,草案新增了原来战略规划研究中没有的“123”城市结构等内容,新的“123”城市空间结构是市委市政府最近几年的战略决策,这次以写入总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具备了法定效力。
首次增加城市公共安全内容
在设计民生领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草案提出了未来广州要实现“102060”机动车交通时空圈,即保证机动车在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进入高快速路网以后主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还要实现轨道交通实现“3060”时空目标,即中心城区范围30分钟内可到达市中心,市域范围60分钟内可到达市中心。这些目标过去几年频频被提及。
规划还将广州第二机场纳入航空规划,提出在2020年前完成第二机场阶段性选址研究。据介绍,第二机场目前已着手进行用地控制。此前,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曾透露,广州南部第二机场规划研究将列入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草案首次增加了“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一章,这是过去广州总体规划没有涉及到的,是本次的突出亮点。这一章要求广州未来“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重大危险源布局”体现便于管理、相对集中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调控与指导,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这一新变化显示了总体规划吸取过去十年国内外多次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的教训,意图为广州筑起公共安全防护体系。
广州公共服务设施将形成“两主、六次、多地区”的公共中心布局。“两主”将承担起为全国、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服务职能,包括北京路传统主中心、珠江新城主中心(含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地区、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
规划数字
广州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将不少于8平方米。
城市绿道(包括各区绿道以及沿道路、河涌和环岛绿道)长度1990.2公里。
建设生态水城,提高城市水面率和河网密度,恢复城乡水系生态网络,规划水面率达到11%。
预测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将达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意见反馈途径
公示时间:自2012年11月22日起,至2012年12月21日结束。
电子邮箱:gzmp@upo.gov.cn
传真:020-83193246
电话:020-83193246(吴小姐)(上班时间:上午8:30-下午5:30)
通信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吉祥路80号广州市规划局6楼总规处(来信请在信封注明:总规公示反馈意见)
邮政编码:510030

推荐阅读:
江苏大剧院落户河西 五大设计方案公示
北京用智慧城市方式解决城市病
杭州:地铁 一个城市的环保姿态
深圳有望2020年建成生态文明城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