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城市内涝考量雨水再利用 |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罗莎 日期:[2011-9-8] |
-----------------------------------------------------------------
|
夏逐渐远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也随着秋日的到来有所降低。今年夏季我国多个城市遭遇强降雨袭击,令人印象深刻。北京、广州、武汉、长沙、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更因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被网友戏称为“威尼斯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我们几天就做到了。”笑谈的同时,将天灾化为资源,如何将雨水变害为利才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雨水也可变害为宝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北京市则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人均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
“如此缺水干旱的北京,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开展雨洪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现状,而且可减轻市政防洪排涝的压力,对城市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意义。”防汛专家普遍认为。
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表示,北京的雨季集中在每年6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可利用的雨水为2.3亿立方米,相当于城区全年用水量的1/5以上。
近年来,随着对雨水利用的愈加重视,很多城市都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合理利用这“天上掉的馅饼”。
“我们小区在今年的几次强降雨中没有地面积水,而且平时小区绿化浇灌用水也是地下蓄水池的雨水。”家住海淀八里庄双紫小区的冯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这个小区停车场铺设有一种特殊的透水砖,下雨时,雨水不会在地面积存,而是迅速渗入地下,经排水管流入地下蓄水池,不但避免了地面积水,也能更快速有效地收集雨水。
对此,记者还走访了几个居民小区,发现较老的小区基本没有雨水收集系统,一部分新建成的小区可以收集雨水浇灌绿地,甚至用经过处理的雨水冲厕、洗车等。据悉,北京目前共有1355处雨洪利用工程,在7月24日的降雨中蓄水1240万吨。“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一年的生活用水约6亿立方米,如果能够全面建立起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一年北京市能收集1亿立方米的雨水。”何建平说。
历史“欠账”得先还
目前,北京市城区道路排水一般按1至2年一遇,重点地区按3至5年一遇,立交桥雨水泵站按2至3年一遇设计。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所长张晓昕说,这种设计就是说降雨量在36毫米/小时—45毫米/小时可以充分应对。而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今年6月23日,北京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现在这种级别的暴雨北京每年基本都会发生。但专家普遍认为设计标准也不能一味增加,除了投资额过大,地下空间也不允许。
而在我国,据了解,目前除政府引导的雨水收集示范工程之外,自发利用雨水的案例并不多。新建社区的开发商往往为了降低成本,不会建设雨水收集等节水环保系统。老旧社区限于条件,绿地不够,物业不支持,改造也很困难。
有专家表示,城市积水点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没能与城市发展同步。这其中,有许多历史积累问题,要把这些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还上,往往比建设之初的一次性投入还要大,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更难解决。
即使排水能力提升之后,这些水流向哪里依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排水系统就像一张大网,一个积水点的产生,暴露的是一个区域的问题。像整治马草河,是在打通西南三环和西南四环一带排水系统的大动脉,同时完善整个区域的排水支脉。”专家认为。
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排水系统来看,“他们设计标准较高,并分为两套,除了雨水排水系统之外,还有应对极端情况的大排水系统,一旦超标的大雨出现,地下蓄水池、停车场和运动场等可以作为临时的存水场所。”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给水排水专家周玉文表示。
在日本由于采用初期雨水不弃流的方式来收集处理雨水,这能降低建造、维护调蓄池所需的高昂成本。此外,由于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发展较为稳健,欧美国家对于新建项目的排水系统都有较为完善的建设方案。
“治水要从"渗"、"蓄"、"滞"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一理念应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放入前期规划中。”曾任北京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的刘延恺说。
据悉,北京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新标准的制定将于2年内完成,未来北京可能针对多个重点地区如天安门广场、金融街等,重点道路如京藏、京通、四环路、五环路的主路和辅路等排水系统进行规划研究,逐步提高这些区域排水系统的标准和能力,保障重点地区遇到暴雨能够顺利排水。
推荐阅读:
城市内涝背后:绿地被侵蚀
学习英国经验 合理规划应对城市内涝
北京要为立交桥挖蓄水池防内涝
24小时能排走内涝 城市规划就符合标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