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刘宇男 日期:[2011-6-22]
-----------------------------------------------------------------

    2010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34.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减少5.4%和12.6%,超额完成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将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与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我省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初见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已如期实现

    四川是长江和黄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的水量补给地,是中国特有物种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孑遗种和濒危种最为丰富的地区。

    四川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1998年、1999年,四川先后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长江上游最大一片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到200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0.27%,减少土壤侵蚀量16.13亿吨,涵养水源量5590.18亿吨,固定二氧化碳累计增加9.21亿吨,释放氧气增加6.91亿吨,森林提供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等3类生态服务价值达1万多亿元。至2010年底,我省共退耕还林1336万亩,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6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颁布实施《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生态省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通过各类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和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全省生态面貌显著改善。201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4.8%,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11处。全省陆续建立了卧龙、唐家河等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167个,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18.3%,使近90%的野生动植物种和近50%的自然湿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有效保护,形成类型多样、门类齐全、布局较全面、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其中,卧龙、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九寨沟、黄龙寺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最精华部分,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震后3年多来,我省在灾区实施大规模生态重建,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恢复林草植被441万亩,完成大熊猫栖息地恢复149万亩,修复林木种苗基地3万亩,疏通林区水电路通讯线路3698公里。目前,已完成生态重建计划任务超过90%。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3.23亿亩森林实施常年有效管护,累计退牧还草5820万亩,生态面貌得到极大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逐渐形成,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已如期实现。

    向绿色GDP进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减轻

    省委、省政府作出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四川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道路。随着《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全省上下转变观念,迈开向绿色GDP方向行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步伐。

    2006年至2010年,全省142个县市区先后制定了生态县创建规划。“凡是进行生态创建的市县,经济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力度都更大。”省环保厅负责人说。

    在眉山市,54家造纸厂排放化学需氧量一度占全市排放总量70%以上,利税贡献只有6%。2010年,眉山关闭21家小造纸厂,其余造纸厂全部安装生化处理设施,废水达标排放,造纸厂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全市比重大降。

    雅安以生态立市,以“打造中国西部生态第一城”为战略思路,生态经济已逐渐成为雅安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洪雅县2008年至2010年拒绝了近30个大投资项目。“接受这些‘高耗能高污染’投资,每年财政收入可增加2亿元,但生态环境要付出惨痛代价。”洪雅县环保局副局长查素红说。2007年洪雅制定奶牛产业规划时,先以县域面积为环境容量计划发展8万头,后来把林地一除去,环境容量变小了很多。“8万头奶牛粪便如不能妥善处理,三五年后洪雅的水土污染将不堪设想,发展将难以为继。”经省环科院科学规划,洪雅县把奶牛发展目标从8万头降为5万头。

    沐川县探索符合山区实际的生态县建设新路,利用竹木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打造“西部纸都”和“川西竹海”两张名片。丹棱县构建“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人均1亩果、3分桑、3分茶、7分林,带动了农家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生态工业激发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活力,县域经济因生态而富强。

    沱牌公司以“将酿酒转化为生态生产,将饮酒转化为生态消费”为理念,环保生产、科学治废,仅“废水回收利用”一项,每天就可回收清洁水1万吨,每年可节约各种费用500万元。

    在沱江污染事故发生地成都市青白江区,每年3月2日定为“环境警示教育日”。痛定思痛,青白江区在钢铁、化工行业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走出了工业污染区向生态产业城转型的“青白江模式”,彻底甩掉了“高污染区”帽子,2010年一跃成为省级生态区。生态区建设4年来,青白江区重点企业废水废气全部达标排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快最好时期,2008年、2009年连续跻身全省“十强县”。

    不少地方制订了生态旅游规划,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双赢局面。峨眉山风景区投巨资建立了污水集中深度处理系统,景区推行以电和气替代煤和油的清洁能源,对固体废物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据2008年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评估:峨眉山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107.86亿元/年,占全市GDP的118.21%,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底,我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降低5.4%和12.6%。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减轻,这一变化意义非常。“如果保持这种态势,我省‘十二五’有望进入经济持续发展、污染同步下降的新阶段,成都已初步显现出这种趋势。”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说。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创造人居福地、民生乐园

    6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杏花村挂满黄澄澄的杏子,一拨拨城里人来游农庄、品尝无公害蔬菜瓜果。自发展杏树生态经济以来,村民年年“赏杏花、采杏果、过幸福生活”。在青白江主城区,绵延数公里的生态长廊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终极目的。我省生态建设始终围绕这个主线做文章——让自然休养生息,让家园更加美丽。通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创造人居福地、民生乐园。

    碧水蓝天,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2002年,全省环保工作制定了“还两江清水”的奋斗目标。2003年,将嘉陵江流域一并纳入治污重点,全省确立了“还三江清水、让人民满意”的战略目标。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流域污染防治。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限期治理工业企业2653家,挂牌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300家,实施了84个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市州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成都、资阳、遂宁、自贡、攀枝花、广安等市的每个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2005年至2010年,全省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3.5%上升到7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51%上升到83%。

    2010年,全省五大河流12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断面水质达标率82.6%,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全部总体保持Ⅲ类水质,“还三江清水”目标基本实现。全省24个省控监测城市中,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一、二级标准,达标率87.5%。全省21个市州和90%以上的县(市、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优良。

    2004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城市创模、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生态小区及环境优美乡镇等系列创建活动,在各行各业树立了生态典范,带动群众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在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成都市和苍溪县被列为全国试点。在苍溪县将军村,家家都有1个生态经济园、1口沼气池、1眼卫生井、1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成都、德阳、南充、遂宁等地的部分乡村形成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农村“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得到彻底扭转。

    截至2010年,全省已命名生态乡镇327个、生态村2002个、生态小区608个、生态家园32907个、绿色学校2110个、绿色社区332个,涌现出蒲江县西来镇,邛崃市平乐镇等生态乡镇典型,丹棱县梅湾村、成都市红砂村等生态村典型。

    2005年,我省启动“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力争创建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友好型示范城市。西昌、温江等23个市(县、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关闭了一批水泥、铸造、小制革、造纸等污染企业,空气、地表水、环境噪声质量在全省率先达标。绵阳、成都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还自然以秩序,给人类以和谐。根据生态省建设目标,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成生态省,实现发达的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社会。 
推荐阅读:

高台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槐荫重点打造特色街区和生态片区

常州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

沈阳市府广场景观概念规划方案出炉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朱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