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1-6-7] |
-----------------------------------------------------------------
|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在中国有了现实的进展,但还需要全社会深刻认识,努力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凸显。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其本质是要改善人类对于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的态度和行为,这正是环境保护的直接目的。
随着全球资源消费量增加,资源愈加稀缺,审视自身资源消费模式,已被众多企业提上日程。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利乐公司就打造出一条贯穿产业链的环保价值链,致力于让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得到再生。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资源环境的约束性指标最多,占总数比重由“十一五”的27.2%提高至33.3%。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约束性指标的扩展,一方面来自不断强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加压,以硬约束促进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今年4月,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组织50多位两院院士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对外发布。这一研究把当前的环境形势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局部有所改善,表现在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逐年下降,重点行业(造纸、电力、冶炼等)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重点流域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城市常规监测污染指标有所下降,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进展。
总体尚未遏制,表现在城市空气质量退化,比如东部地区城市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平均浓度超过发达国家的4到5倍,北京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灰霾天气频率普遍提高,面临光化学污染的威胁;水环境呈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土壤环境质量退化;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形势依然严峻,表现在水和大气污染负荷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处于高位水平;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污染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压力继续加大,指的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预计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68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5600美元,城市化率将达到58%,人口总量将超过14亿,能源消耗将增长到39.8亿吨标准煤。在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环境风险不断加大、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
周生贤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谈污染,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因此,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形势使然、出路所在。
突破重点,确保科学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显著进步
“十二五”时期,环保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
“十二五”治污减排指标在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基础上,增加了氮氧化物、氨氮共四项,在消化增量的同时,持续削减污染存量,任务越来越艰巨。
周生贤表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各地投资冲动高涨以及需要时间部署新增约束性指标,完成污染减排任务难度不小。必须狠抓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比2010年减少1.5%的既定任务。
与此同时,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为主题的环保专项行动于4月份拉开帷幕。这一行动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务院九部门联合开展,每年都有一个重点。今年的重点是整治重金属污染问题,首要任务是全面彻查铅蓄电池行业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在2011年7月30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公开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加工、组装和回收)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5月18日,环保部通报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血铅超标事件的处理情况。决定对湖州市实施全面区域限批,取消德清县生态示范区资格。同时,责成浙江省尽快依法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责任及肇事企业有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针对近期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引发的铅污染事件高发态势,环境保护部同日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几条“很厉害”的措施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以及由铅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群发性健康危害事件或造成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对造成环境危害的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今后凡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地区,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推荐阅读;
生态补偿 大手笔养护城市“绿肺”
创生态园林城市:弃置地上建起“绿色长廊”
构筑三江平原生态屏障
为保证松华坝水质 盘龙建三千亩生态湿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