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西溪之西 美景若兮
来源:环球华报 日期:[2011-6-1]
-----------------------------------------------------------------

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是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该区域以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为内涵,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具有湿地水乡特征的重要功能区块。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使得这里的“洪园余韵、龙舟胜会、蒹葭泛月、火柿映波和寿堤”成为了西溪三堤十景中独具特色的景点。 西溪自古灵秀,而今风采依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 园(西区)恢复和保留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钱塘望族――洪氏家族文化,这个在西溪繁衍生息了600 余年的家族,是杭城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湿地、城市水乡、洪昇故里”,留下西溪这既有儒雅隐逸又带着自然风韵的一处佳景,只为你。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西以绕城辅道为界,北至杭州文二西路延伸段,南达五常大道,东侧则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区相连,面积为3.353平方公里,在功能上分四大区块:五常民俗文化体验村(主要旅游区域)、西溪大众休憩村(商务、餐饮、休闲)、西溪农耕文化村和西溪艺术集合村。五常民俗文化体验村是一个以园林为背景,包括了洪氏宗祠、钱塘望族、洪府、戏曲长廊、洪昇纪念馆、藏书楼、萝荫书屋、清平山堂、蕉园琴韵、龙舟胜会、五常人家等景点。游客们到西溪湿地西区不仅可以一睹湿地的美景,还能领略宋、明、清时期著名的钱塘洪氏家族文化。同时流传500年历史的五常龙舟胜会也在该景区,2008年,作为民俗类端午节组成部分,五常龙舟胜会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为了使到西溪旅游的游客都能感受五常龙舟胜会的盛况,我们特意建造了设有茶室、观赛台的五常龙舟胜会景点,景点内设有模拟龙舟,游客们不下水也能一决高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三条长堤其中最长的寿堤就位于公园西区,全长5470米,有6座桥梁贯穿其中。车行堤上,可见群山叠翠,山影与河港遥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自然风光,湿地美景、田园牧歌、人文历史,构成了一幅永远看不够的美丽的图景。

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是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该区域以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为内涵,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具有湿地水乡特征的重要功能区块。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使得这里的“洪园余韵、龙舟胜会、蒹葭泛月、火柿映波和寿堤”成为了西溪三堤十景中独具特色的景点。 西溪自古灵秀,而今风采依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 园(西区)恢复和保留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钱塘望族――洪氏家族文化,这个在西溪繁衍生息了600 余年的家族,是杭城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湿地、城市水乡、洪昇故里”,留下西溪这既有儒雅隐逸又带着自然风韵的一处佳景,只为你。

西溪湿地

     龙舌嘴入口入园,乘游船约30分钟,品味西溪流动的美;至洪园码头下,游览洪氏宗祠、吉祥文化馆、五常人家、钱塘望族等景区;自由活动(其他景区:荆源访古、洪府、洪园、龙舟胜会、藏书楼);最后乘坐景区电瓶车返回龙舌嘴码头。

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的历史,概括地说,归纳为远古雏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民国萎缩与现今新生的六个阶段。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但是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而如今杭州市对西溪湿地实施的综合保护工程,终于让西溪湿地迎来了新生。

西溪湿地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经使用后的污水完全纳管排放,一改过去污水直排对西溪湿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建立生态净化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原有建筑面积为19.54万平方米,其中拆迁14.74万平方米,秋雪庵、烟水渔庄等部分重点文化遗迹适量恢复,保留及恢复建筑面积仅4.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014,保留和恢复的建筑面积只占搬迁村民住房建筑面积的24%左右,湿地内建筑面积比原来减少了约76%,清理垃圾共计16.8万立方米。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推荐阅读:

主题公园 让休闲娱乐成城市美景

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微调”

洪湖之渴:睡眠减少四分之一 最深处仅60厘米

湿地公园无序开发 生态环境令人担忧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朱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