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机场选址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11-12-30]
-----------------------------------------------------------------

    说起湖南印象,人们肯定会想到两个词语:青山绿水、湖湘文化。林业大省和文化大省分别成为湖南的代名词之一。

    近年来,湖南依托丰富的森林和湿地资源,借助积淀深厚的湖湘文化,大力加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发展道路,为林业的发展和腾飞烙上了文化的印记。

    抓创作凝聚起行业巨大的向心力

    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行业更需要一种凝聚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人审时度势: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创作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此作为凝聚行业向心力的助推剂。

    2009年,一首反映林业建设者心声的歌曲——《绿色恋歌》应运而生,填补了湖南省林业歌曲创作上的空白。歌词抓住一个“绿”字,表现出当今全人类都在关注的一个伟大主题——播绿护绿。加之旋律优美,歌唱家演绎得出神入化,让作品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2010年底,文学剧本《梦萦张家界》展现在世人面前。该剧本聚焦张家界国有林场发展成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过程,以开发荒山、发展森林、保护生态为背景,再现了湖南一批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任劳任怨的林业拓荒者的感人故事。

    一首歌,一部作品,仅仅是湖南生态文化建设中文学艺术的缩影。如今,在三湘大地,以森林和湿地资源为背景的文艺创作已成时尚,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林区采风,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送文艺为广大务林人奉献精神食粮

    2011年7月5日,对于新邵县国有龙山林场退休职工陈吉桥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这天,省林业厅送文艺下乡的演员们冒着37摄氏度的高温,为林场职工送上了一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艺节目。陈吉桥高兴而激动地说:“我在林场工作了几十年,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

    这次由省林业厅组织的送文艺下乡活动历时9天,演出团冒着高温酷暑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深入林业生产一线,进行了7场高水平的慰问演出,吸引了4000多名林业干部职工和当地老百姓前来观看。

    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是湖南省林业厅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们深知,文化来源于生活、来自基层,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文化成果反哺基层、惠及万家。实践中,他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为务林人送上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2011年6月6日,一场湖南林业系统历史上最高规格的文艺汇演——“绿色恋歌文艺晚会”在长沙隆重上演。来自全系统的17支演出队伍用歌舞、情景剧、花鼓戏、苗鼓、小品、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全省林业职工呈上了一台文化盛宴。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高度赞扬该场晚会:“非常震撼、非常感人、非常精彩、非常圆满。”

    办节庆着力打造湖湘生态文化品牌

    湖南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由此衍生的森林文化精彩纷呈。这些年来,湖南通过挖掘生态文化资源,举办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始于1991年的“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拉开了我国举办生态文化节庆活动的序幕。以此为平台,张家界成功地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党政要员、文化名人、新闻记者与会,通过传播生态文明,让“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理念深入人心,张家界因此走向了世界。

    从2002年的“观鸟大赛”到现在的“国际观鸟节”,岳阳人把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演绎得淋漓尽致。2007年12月,岳阳荣获了“中国观鸟之都”的称号。每到冬季,候鸟南飞,栖息洞庭,众多的国际著名鸟类专家、观鸟队伍从四面八方“齐飞”岳阳,为寒冬的洞庭湖增添了一抹暖人春色。

    如今,“森保节”、“观鸟节”成为了湖湘生态文化的知名品牌。以此为带动,“樱花节”、“桃花节”、“竹文化节”、“油茶节”、“杜鹃花节”、“花博会”等一大批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三湘四水涌现。

    一个个节庆是一道道风景。湖南人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成功地将全省森林和湿地资源进行了包装和推销,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推荐阅读:

实施大城市发展战略 打造渝南中心城市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在京颁奖

北京:2011Idea-King艾景奖颁奖举行

梅溪湖地标设计敲定“花朵”方案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