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东营:五大工程擦亮“湿地之城”名片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0-9-3]
-----------------------------------------------------------------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市内总面积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我国北温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东营市被称为“湿地之城”。

    多措并举,消除多重影响

    黄河携沙入海,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块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于成陆时间短,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由于海拔低,黄河三角洲湿地也受到了海水入侵的威胁;由于黄河入海流量的减少,湿地蚀退现象日益严重。

    针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受到的多重不良影响,东营市多措并举,按照“保护、修复、改造、服务、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恢复和扩大湿地资源,提高湿地质量,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东营市政府科学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自然保护区湿地一期及其续建工程、二期工程、湿地监测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了鸟类救护中心、科研中心、湿地监测站等设施设备,建设防火隔离带200多公里;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3791平方米的湿地博物馆,启动了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和数字保护区建设工作,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功能。

    近期,东营市正在规划实施五大工程,以更好地推进黄河口湿地的保护与发展。这五大工程主要包括: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修复退化湿地100万亩;河口地区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湿地景观安全保护、生态治理、生态移民三个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管理能力、保护设施和数字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工程,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东营市确立了依法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方针和行动准则,实现了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制定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完成了自然保护区的勘界工作,全面贯彻各项法律法规,建立了局长负责制下的行政、科研、保护、经营四大管理体系,维护了正常管理秩序。

    坚持实施补水工程,湿地面积不断扩大

    东营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湿地补水工程,年补水面积8万亩,水量2000万方。目前,东营市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自然保护区100万亩湿地生态补水规划(2010—2015)》,计划实施100万亩湿地生态补水工程;结合黄河水资源的现状,完善了工程建设、水系配套、技术指导等措施,确保黄河有水引得进,咸水排得出,维持湿地合理水位,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已增加了1.1万公顷。

    生态功能较好恢复,动植物种群不断增加

    通过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特别是实施湿地恢复和补水工程以来,东营市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区内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目前,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具有代表性的木本植物有刺槐、旱柳、柽柳,草本植物有芦苇、盐地碱蓬等。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6.5万亩,天然芦苇40万亩,天然草地18万亩,植被覆盖率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鸟类由2000年的283种增加到目前的2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加到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1种增加到49种。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成效显著,东方白鹳达到350只,占全球总数的11.7%;丹顶鹤380只,占全球总数的15.2%;黑嘴鸥1500只,占全球总数的18.8%,是中国三大繁殖地之一。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由候鸟变为留鸟,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的高度关注。

    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保护区内进食、栖息、翱翔,这里已经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湿地国际亚太组织“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被确定为51个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优秀保护区。

推荐阅读:

厦门集美区将新建3座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

赣南:章贡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郑州绿博园建成70多个展园 将成永久性生态公园

广西林业"三步走":构筑一道绿色发展亮丽风景线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