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阳光腾退 成都水井坊统规改造即将启动 |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作者:李斌 日期:[2009-9-23] |
-----------------------------------------------------------------
|
水井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作自4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已进入第5个月。时至今日,改造进展如何?未来的水井坊什么样?社会各界对片区改造是如何看待的?记者特地走访了水井坊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的实施主体——成都锦坊投资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投资主体——成都文锦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三位历史保护专家。
成果 50%~90%签约率三级跳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18日公布《水井坊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方案》以后41天,就有50%的居民签订了协议;65天后,80%以上的居民签订了协议。截至8月20日,共有575户居民签订了协议,占总户数的90.4%。自主改造赢得了大多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居民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签约率“三级跳”。
黄伞巷5号的居民因政策合理、气氛和谐而感动;金泉街84号的张某为从居住了10多年、仅10多平方米的小屋搬进80多平方米的楼房而高兴……记者在锦坊公司自主改造现场办公室看到,一面面写满感言的锦旗挂满了墙壁,这些锦旗见证了水井坊历史文化街区自主改造的和谐、公平、阳光和民主。
经验 尊重民意组合政策和谐搬迁
“自主搬迁、统规改造是个全新的工作模式,我们只是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考虑群众意愿,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化解矛盾、拉近距离、消除对立,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赢得了90%以上居民的支持。”锦坊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自主改造过程中,他们搭建了群众自主改造平台,由群众选举议事委员会作为决策主体,由社区组建公司作为工作平台,成立公信评议小组负责工作监督。锦江区职能部门、办事处和社区三级组织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组织房交会、招聘会、政策咨询等惠民活动,形成了政策合力。
而且,自主改造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和谐改造、亲情改造、文明改造”,“四个一”(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量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一个办法补到底)工作方式,妥善解决了居民关心的问题。
展望 重现锦官驿码头风貌
据悉,水井坊自古就是繁华的商贾聚集地。该地段房屋腾退后如何恢复原有建筑风貌,重现昔日的繁华景象?相关单位负责人表示,锦官驿码头风貌不仅将重现水井坊,而且也将还原川西风貌特色。
锦坊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改造投资主体——成都文锦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锦坊公司共同确定的公示方案,9月22日之后,锦坊公司将全面停止片区房屋收购工作,同时抓紧资料整理和审计工作,尽快移交相关资料,协助文锦公司办理完善房屋手续。
同时,按照该片区建筑分类保护的原则,水井坊片区改造专家小组已组建,并初步完成了项目的城市设计方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未来,该片区将保持特有的历史原真性,保存较好的历史传统建筑,也将通过修缮、维护其外观原貌;对于安全隐患突出或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违建、改建房及危破房屋,在继承传统格局、控制建筑高度和景观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对历史片区现存门楼、古井、石狮、碑刻等小品建筑进行妥善保护,并保留街巷肌理及建筑尺度。
保护 保留老建筑留下老成都DNA
水井坊历史保护街区的改造受到全国、省、市各级历史保护专家的关注。对于居民通过“自主搬迁”的方式来改变自身生活环境、保护历史街区风貌,专家们纷纷表示赞同。而对于水井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建方案,专家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水井坊历史街区存在危、旧、破、乱的现象,是因为历史文化旧城区没有跟上现代化建设步伐,而大杂院也逐步侵蚀和破坏历史街区,因此保护好这片街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是,水井坊历史街区只有遗址和博物馆是不够的,还应加上街巷和当代文化精神,来延伸水井坊的文化。同时,保留部分原住民,可以使原生态居民和新的业态形成对比,让历史街区成为现代都市中的原生态村庄。”
四川省城乡规划院应金华也表示,历史街区要适当保留部分未改造房屋,使改造前后的房屋形成新旧对比,增加历史厚重感。同时,要保留街巷和院落格局,保留街、巷、院的基本历史信息。
四川省古典建筑园林设计院教授庄裕光指出,自主改造得到90%的老百姓支持是了不起的胜利。该片区由于有水井坊遗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改造应充分运用好这个资源,把传统酒肆和现代酒吧文化结合起来,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既要对历史文脉做好保存,又要从产业链上进行一个整体的打造,一定要留下我们老成都的DNA。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