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长沙橘洲朱张渡风景线连接山水洲城(图) |
来源:红网 日期:[2009-1-15] |
-----------------------------------------------------------------
|
中国园林网09年1月15日讯:坐在橘子洲东岸的仿古亭子里,可隐约看到潇湘大道和湘江大道上高高耸立的朱张渡遗址纪念标志;走进以纪念我国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和张栻同舟往返于湘江而建的渡学楼,可感受古人弘扬学术传播文化的艰辛。昨日,连接长沙山水洲城的朱张渡风景线的最后一道渡口——橘子洲朱张渡景观主建筑建成。它标志着为纪念湘江长沙段最古老的水道而重新打造的朱张渡风景线全面建成。 朱张让古水道名扬天下 “往返于湘江两岸的古水道绝对不是朱熹和张栻开创,但使这条古水道名扬天下应该归功于这两位大儒。”长沙跨湘江两岸。古代的长沙,因湘江跨度大而东西交往甚少。经众多史学家考证,明清时期,从长沙城南经橘子洲到岳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这条水路,可以说是长沙东西交流的最古老的一条水道。 为什么后人常常把长沙这条古老的水道跟朱张渡连在一起呢?长沙著名历史学家陈先枢介绍,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9月,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到潭洲(今长沙)造访张栻,两人在岳麓山和张栻城南寓所进行了两个月的理学讨论。但由于两地有湘江阻隔,于是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上。后来,两位大儒在岳麓之麓设坛论辩,首开会谈之风,引来远近学子云集于斯,三天三夜,“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长沙著名历史学家陈先枢介绍,后人为了纪念当年“渡江求学”的美德和两位宋代鸿儒的思辨精神,故将当时涉江而过的渡口称为“朱张渡”。 橘子洲朱张渡设渡学楼 橘子洲朱张渡由两部分构成,以橘子洲东游道为界,靠湘江一侧为仿古亭廊,游道以西为渡学楼。就在梅园和竹园之间的橘子洲东岸,连接古游道的朱张渡,特别吸引游客的目光。 承担朱张渡建设的湖南星沙建筑工程公司现场技术员介绍,仿古亭廊建在橘子洲东岸下的湘江坡上,可同时供5-8人游玩。亭廊前是用山石堆砌而成的仿自然的假山,假山中有麻石道连接仿古亭。主渡学楼是栋具有双层挑檐的仿古建筑,主楼后有两个游廊连接。仿古亭廊和主渡学楼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门、窗、椽等为木结构。刷上红漆的亭廊和渡学楼,看上去就像全木结构建筑。 “橘子洲朱张渡最初设计为没有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码头,但经过专家论证,建亭廊和主渡学楼更符合历史事实。”长沙市相关设计人员透露,一是因为朱熹和张栻同舟往返于湘江时,往往要在橘子洲休息片刻。据年长的长沙市民回忆,上世纪60年代以前,橘子洲东岸就有一间朱张曾呆过、后人恢复重建的平房。二是因为湘江东西两岸已经建好的朱张渡纪念标志均为构筑物,在橘子洲建栋体量不是很大的建筑物,既可以保证朱张渡风景线不单调,又可起到纪念历史上两位名师的作用。 古水道与古游道无缝对接 “朱张渡在今天早已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功能地位,更多地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湖湘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符号,它不仅成为两岸来往的节点,也是沿洲观光路径上的节点。同时它还赋予新的特质——与湘江两岸景观的对话,与原湘江两岸行舟穿越路径的展现。”陈先枢说,朱张渡古水道东西两侧标志性构筑物早已建成,橘子洲上的朱张渡建成后,水中古游道以及岳麓山的古游道,天衣无缝地连成一线。 长沙市政府在制订旧城改造规划时,曾提出将沿线渡口标志分三步修复的设想。橘子洲朱张渡建筑为最古老水道上最后一个修复的标志。2003年,随着潇湘大道与牌楼路先后拉通,曾对长沙岳麓书院具有指路牌意义的古构筑物——古牌楼大气地耸立在潇湘大道牌楼路口上。2005年,以纪念我国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和张栻到长沙讲学的湖湘地方传统建筑——朱张渡在湘江风光带防汛码头上建成。路南立朱、张两人塑像并刻石碑,记载两人友谊及学术交流的典故。
更多新闻
广州公园命名"东山少爷"惹争议
打造中国浴城:“铁骨柔情”马鞍山
"励志社"春节前完成大修 再现抗战原貌
杭州运河昨天首次进行全线亮灯调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