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对圆明园的最好保护,是保证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 |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玉婷 李倩 日期:[2008-3-27] |
-----------------------------------------------------------------
|
“眼下对圆明园最好的保护,就是把现在遗存下来的遗址完整地保存下来,保证它的完整性、真实性。当我们的国家、民族有条件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谈到对它的恢复。”3月19日,中国圆明园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在“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主题活动——圆明园大讲堂”现场,阐述了上述观点。
由中国圆明园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协办的“圆明园大讲堂”活动,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以及其他在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围绕圆明园的历史及其文化、艺术价值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将陆续举行讲座30余场。
围绕圆明园的话题,长期以来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赞成“民族复兴,修复圆明园”的“整修派”和坚持“见证历史,美不可重复”的“废墟派”两方面。近期,浙江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更是宣布欲在浙江横店修建圆明新园。在相关规划中,包括正大光明、福海等景区都将仿照原样以1∶1的比例被复原。
讲座中,张文彬认为,恢复和重建圆明园不可操之过急。“因为要恢复和重建,仅仅靠设计景图是不够的,它还不能够反映当时的建筑情况,最重要的是当时那些能工巧匠的建筑技艺现在也有很多失传了,要说拿来景图马上就能建设起来,那不可能。怎么能表达它的意念、它的建筑思想,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张文彬提出了一个设想:在夜晚,用现代化的光影手段把圆明园的建筑虚拟出来。这样,晚上去参观圆明园时,就好像好多建筑完整地存在于圆明园一样,而在白天还是原景的展示。
“现在,在圆明园遗址的恢复上,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具体的历史真实情况如何还很难说。用夜景模拟一个圆明园,比在地面上破坏原来的基础再复原要好得多。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这不是太困难的事。”他说,“在西方国家、在埃及都有过这样的做法,我想人们会有兴趣,这样也会加深我们对圆明园的认识。”
张文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建立圆明园博物馆、陈列馆,全面展示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兴衰。使得圆明园博物馆成为一个展示中心、资料中心。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可能的条件下,恢复少部分的建筑用来展示,甚至在原来的每一个遗址前放置说明牌,放置照片,放置我们可能想象到的东西。”
在座谈会的互动环节中,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原副主任、园林工程师杨振铎表达了自己对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问题的看法:“我想基本思路是十六个字,摸清家底,探明下落,政府声明,部门协调;另外,要积极准备保存的条件,友好回归;还要明确产权,即使文物在别处搁一万年,那都是中华民族的!”
对这个问题,张文彬提到要依据“先国内后国外”的原则,逐步征集、回归。他建议可以进行协商,用精美的复制品将文物置换回来,可以制定一个政策,鼓励单位捐赠并对其进行补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