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文章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著名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檀馨谈植物造景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李颖 日期:[2007-2-1]
-----------------------------------------------------------------

    “中国传统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有着深厚历史,但当代园林设计更多已不局限在围墙之内,而是身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如今,我们身边的园林更多地建在路边和住宅区内,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植物造景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的实践经验也非常有限,因此,需要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采访刚开始,檀馨就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了这番话。 

    绿地设计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檀馨表示,很多设计师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四季形态还是比较了解,配置上也懂得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设计出的作品就是效果不好,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虽然了解植物生态习性,但却没有放在本地特定的物候条件下去考虑它会有怎样的表现;二是虽然知道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却没有从与周围建筑环境相搭配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北京有很多带状绿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让高大乔木挡住周围建筑的视线,甚至还能掩盖周围环境的缺点就是一门学问。绿化设计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因此,园林设计师进行设计之前充分理解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是很重要的。

    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其中有一条长达700米的油松林设计,换了其他的设计师也许会至少100米就换一个景致,去追求中国古典园林所谓步移景异的效果。而檀馨说,她当时设计这条700米长油松林是基于城市的道路性原则,因为更多路过的人是从车上观看这片景色的,行进速度很快,700米恰好符合游人的视觉节奏,不会因景色变化太快影响观赏效果。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片油松林也显示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大气和厚重,与元大都遗址的气质也相符合。 

    永无止境的追求自然和创新  

    自从有园林景观设计以来,对自然的模仿和追求就没有停止过,但真正典型的自然却是很多设计师所不了解的。檀馨说:“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塑造出真正典型的自然美,一条捷径就是在自然界中选择美,然后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带到城市里来。当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必须的,这也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每一个新的项目都力求有所变化。”

    檀馨设计的皇城根遗址公园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公园共长2.4公里,植物种植理念摆脱了以往将带状公园分为春、夏、秋、冬四段的思路,而是将四季融在公园的每个部分里,造成“春全线、秋成片、冬连线”的效果,游人步入其中会一直有景可看,后来证明这种设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感悟植物设计的自然属性,2003年檀馨专门去了一趟九寨沟,从那里的原始森林中得到了很大启发,并且已经将新的种植理念运用到去年完成的北京北二环公园的设计中。檀馨说:“’国子承贤’是北二环公园的一个部分,由一片油松林组成,树林中既有一些十几米高的大树,也有一部分一两米高的小树,最多的是四五米高的油松。这些树龄不同、高低错落、距离不同的油松正是模仿了九寨沟原始森林群落的自然状态,不像其他地方的树木种植,像是把苗圃原封不动的搬家一样。大小不同的油松也和国子监传承国学文化,有学之士代代相传的文化氛围相契合,体现了种植设计要和文化传统相结合,这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我下面要说的一个问题。” 

    文化传统是种植设计的命脉 

    与文化传统的结合能赋予种植设计更高的境界。中国人喜欢赏景,更喜欢欣赏景中的意境。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种植设计就反映了北京作为皇城所特有的“红墙、黄瓦、绿树”的历史文脉,紫叶李和枫树的红色、银杏的黄色和松树的绿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同时,着力打造出的“玉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杏)枫(元宝枫)秋色”、“松竹冬翠”一年四季的代表景致还塑造出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檀馨说:“让游人徜徉其中有无尽的遐想,正符合了中国人赏景的习惯,自然会得到百姓的喜欢。”

    最后,檀馨表示,植物种植是一种文化,必须站在城市的高度,与民族传统结合在一起,并从大自然中吸取经验才能成功。同时城市在发展,观念在不断变化,种植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城市是大家的,设计师只注重搞个人爱好的创作是行不通的,只有师法自然,富含文化底蕴,才能建设出美丽的家园。 

    相关链接:

    檀馨,著名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曾任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其作品包括与美籍建筑大师贝聿铭合作的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及华夏名亭园、天华园、北京植物园、明皇城根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菖蒲河公园等设计,多次获得国家大奖。
 
 

评论】【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可可树